
三星 Galaxy A26 5G 價格僅 $300,反而令 $400 的 Galaxy A36 5G 變成不划算之選
三星 Galaxy A26 5G 採取穩妥路線,專注實用,避免犯下大錯。
作者:Rushil Agrawal
發表時間:42 分鐘前
—
Samsung Galaxy A26 5G 簡介
建議零售價:$299.99
優點:
– 前後均採用 Gorilla Glass Victus Plus 強化玻璃保護
– 大屏幕、色彩鮮明的 AMOLED 顯示屏
– 表現穩定流暢
– 最新且功能豐富的 One UI 系統
– 提供長達六年的系統更新支援
缺點:
– 單聲道揚聲器
– 相機表現一般
– 震動反饋較為軟弱
—
穩健不冒險的三星 Galaxy A26 5G
三星 Galaxy A 系列長期以來都是預算有限的消費者選擇,雖然不追求創新或潮流,但在基本功能上表現穩定,令它們年復一年保持市場競爭力。Galaxy A26 5G 延續這一傳統,沒有大幅度改變設計或功能,但它在日常使用中的表現足以應付日常需求,拍攝質素足夠分享到社交媒體,續航力也令人放心。相比之下,最近測試過的 Galaxy A36 5G 在某些方面表現不如預期,但更便宜的 Galaxy A26 5G 卻能達標。
對於尋求實用手機的用家來說,Galaxy A26 5G 可能正好符合需求。
—
更堅固耐用的設計
Galaxy A26 5G 是三星 A2x 系列中最堅固的手機之一,首次採用玻璃背板,並且前後均為 Gorilla Glass Victus Plus 強化玻璃。這種級別的防護過去只會用於旗艦機型,現在卻能在 $300 的手機上見到,極大提升了耐用性。
筆者曾意外地做過一次「跌落測試」——手機從車內口袋滑落到地面,經過一次彈跳後仍完好無損,後玻璃沒有碎裂或刮花,僅塑膠邊框輕微刮損。手機同時具備 IP67 防塵防水認證,能應付雨水、液體濺濕甚至短暫浸水。
設計方面,Galaxy A26 5G 延續了傳統配備水滴形前置鏡頭缺口,未跟上行業流行的打孔屏設計,令外觀稍顯落後。機身尺寸較前代稍大,單手操作對手小者或有挑戰。背面相機由浮動環形改為垂直膠囊形設計,整體黑色光澤背板雖易沾指紋,但顏色比 Galaxy A36 5G 的灰黑色更深沉。
指紋辨識器設在側邊電源鍵,速度快且準確,優於 Galaxy A36 5G 的屏下指紋解鎖。雙 SIM 卡槽支援同時使用實體 SIM 卡和 microSD 卡,這點優於更貴的 A36 5G 和即將推出的 A56 5G。惟取消了 3.5 毫米耳機插孔,與高價型號保持一致。
音效方面,Galaxy A26 5G 不再配備立體聲喇叭,只有底部單聲道揚聲器,音質偏薄且缺乏活力,適合短時觀看影片或社交媒體,但聽音樂或長時間使用體驗一般。
—
AMOLED 屏幕依然出色
三星手機的屏幕一直是其強項,Galaxy A26 5G 配備 6.7 吋 Super AMOLED 螢幕,色彩鮮豔、對比度高、視角廣闊,無論看影片還是瀏覽相片都十分悅目。雖然水滴缺口使設計略顯過時,但屏幕質素在這個價位仍屬上乘。
屏幕支援 120Hz 高刷新率,令滾動和操作更順暢,惟不支援自適應刷新率,使用者只能在 60Hz 與 120Hz 間切換。筆者選擇 120Hz,體驗更流暢,但續航會受影響。室外亮度表現一般,強光下需要眯眼觀看。
—
實用表現令人滿意
筆者原本對 Galaxy A26 5G 表現預期不高,因為剛剛測試過 Galaxy A36 5G,感覺操作頗為遲緩。結果 Galaxy A26 5G 反而更流暢,日常滑動社交媒體或切換應用時體驗更佳。兩者均搭載 6GB RAM 和 Exynos 1380 處理器,但 A26 5G 的軟件優化更好。
基準測試也顯示 A26 5G 在 CPU 性能上優於 A36 5G,雖不是高性能手機,但日常使用反應快於同價位不少機型。圖形處理方面,A36 5G 的 MediaTek GPU 較強,能在 PUBG Mobile 遊戲中以 60fps 運行 HD 畫質,而 A26 5G 在同等設定下最高 40fps,若降至最低流暢模式可達 60fps。整體而言,A26 5G 遊戲表現尚可,機身發熱控制良好,遊戲體驗不會因性能下滑而受損。
續航方面,搭載 5000mAh 電池,正常中度使用可維持一整天,屏幕開啟時間約 5 至 5.5 小時。支援三星 25W 快速充電,但盒內不附充電器,需自備 USB-PD 規格充電器,約 90 分鐘充滿。無線充電不支援,這點與同價位競品 Moto G Power (2025) 形成差異。
—
軟件支援領先同級
Galaxy A26 5G 預載 Android 15 和最新的 One UI 7 系統,這是連部分旗艦機今年仍未支援的版本。三星承諾此機將獲得六次主要 Android 系統更新和六年安全補丁,這在預算機市場中極為罕見,為用戶帶來長期保障。
One UI 7 介面經過微調,快速設置與通知面板可分開滑動,部分常用功能優化至屏幕下方,方便單手操作。加入了精簡版的「Awesome Intelligence」AI 功能,如「Circle to Search」和「Object Eraser」實用工具,提升使用體驗。用家亦可選擇使用 Google Gemini 智能助理,整合 Google 生態系統。
不過 One UI 仍屬較重的系統,偶爾會出現卡頓及慢速過渡,整體體驗比 Galaxy A36 5G 明顯順暢不少,反映三星對 Exynos 1380 的優化已有提升。
其他基本功能表現穩定,網絡連接、通話質素良好,有 NFC 支援無接觸支付,但缺少 Wi-Fi 6,下載和串流速度比 A36 5G 慢。震動馬達反饋較弱,感覺不夠紮實。
—
相機表現中規中矩
Galaxy A26 5G 採用 50MP 主攝(具光學防手震)、8MP 超廣角和 13MP 自拍鏡頭,另加一顆功能有限的 2MP 微距鏡頭。微距鏡頭固定焦距且光線不足,拍攝效果模糊且細節缺失,實際用途不大。相比之下,Moto G Power (2025) 沒有微距鏡頭,卻能用超廣角鏡頭的微距模式拍出更清晰的近拍。
主鏡頭在光線充足環境下表現不錯,色彩討好且細節清晰,12MP 合成模式已足夠日常使用。與 Galaxy A36 5G 比較,兩者影像質素相差不大。對比 Moto G Power (2025),A26 5G 在細節捕捉上略勝一籌,但 Moto 在白平衡調校上更為自然,尤其是室內暖光環境。
人像模式表現良好,主體與背景分離清晰,背景虛化自然。室內光線下主攝和自拍鏡頭影像偏軟,但室外光線明亮時表現回升。超廣角鏡頭在光線不足時畫質明顯下降,夜拍模式效果有限,細節流失嚴重,Moto G Power (2025) 亦無明顯優勢。
視頻拍攝方面,A26 5G 支援主鏡頭 4K 30fps 錄影,這是 Moto G Power (2025) 不具備的功能,畫質更佳,色彩豐富且噪點較少。但與 Galaxy A36 5G 比較,A26 5G 的 4K 影片穩定性和細節稍遜。自拍和超廣角鏡頭僅支援 1080p 錄影。
總結而言,A26 5G 的相機表現稱不上出色,但在預算手機中算是合格,足以應付日常拍攝需求。
—
三星 Galaxy A26 5G 評測結論:踏實平凡,卻是明智之選
Galaxy A26 5G 在 300 美元價位上,提供了大屏 AMOLED 顯示屏、日光下表現良好的主鏡頭、續航足夠一整天的電池,並且首次在此系列加入玻璃背板和 IP67 防水防塵認證,耐用度大幅提升。六年系統更新承諾更是同價位罕有,令手機的未來保障極具吸引力。
雖然它在某些方面有所妥協,例如沒有無線充電、屏幕仍為水滴缺口、震動反饋不佳、相機表現平平及續航一般,但這些不足並非致命缺陷。
與直接競爭對手 Moto G Power (2025) 相比,Moto 擁有更舒適的手感、保留耳機插孔、支援無線充電和更高級的 IP69 防護,主鏡頭色彩調校更自然且微距模式實用;但 Moto 缺乏 AMOLED 屏幕和長期系統更新支持,處理器性能稍弱,但輕量化界面令反應速度相當。
至於 Galaxy A36 5G,雖然機身更纖薄、屏幕稍亮、充電更快、相機稍優,但日常使用體驗遲緩令人失望,無法推薦。或可考慮購買上一代 Galaxy A35 5G,性能和相機相若,惟系統更新較短,One UI 版本較舊。亦可等待今年晚些時候推出的 Galaxy A56 5G。
其他選項如 Google Pixel 8a(現價約 $499)或 CMF Phone 2 Pro(約 $279,但僅限美國部分用戶)亦值得留意。
總括來說,三星充分掌握市場需求,Galaxy A26 5G 以簡單實用為本,穩妥不冒險,卻依然是 300 美元以下最具吸引力的選擇之一。
—
編輯評論與分析
Galaxy A26 5G 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對預算手機市場的清晰定位:不追求炫技,不刻意搶眼,而是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用戶最關心的核心功能上——耐用性、屏幕質素、穩定性能和長期的軟件更新支援。這種「踏實」策略在如今眾多競爭者紛紛追逐極致規格和複雜功能的市場中,反而顯得難能可貴。
尤其是前後 Gorilla Glass Victus Plus 玻璃與 IP67 認證的組合,令這部手機在耐用性上遠超同價位機種,為用戶減少日常使用中的憂慮。加上三星罕見承諾六年系統更新,顯示出品牌在中低價位市場的長遠佈局,對於重視手機長期使用和安全的用戶是巨大吸引。
然而,手機在音響效果、相機硬件配置及手感震動反饋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尤其是缺乏立體聲喇叭和 3.5mm 耳機插孔,或會令部分用戶感到失望。軟件雖然功能豐富,但 One UI 偶爾卡頓亦提醒我們,在硬件受限的情況下,流暢度仍是挑戰。
與競爭對手 Moto G Power (2025) 的比較,反映出兩者在不同方向各有優勢:Moto 在實用功能和手感上較佳,但屏幕和軟件更新劣勢明顯。這種「取捨」是預算手機不可避免的現實,消費者需根據自身需求選擇。
最後,Galaxy A26 5G 的定位非常適合不追求潮流、新奇功能,但重視手機耐用性、屏幕質素和系統更新的用戶。它成功地在市場中找到一個穩定且有競爭力的立足點,証明在手機市場中,「踏實」有時比「華麗」更重要。
對香港市場而言,這樣一部價格合理、配置均衡的手機,適合預算有限但又想長期使用、注重品牌服務的消費者。尤其是注重長期系統安全更新的用戶,Galaxy A26 5G 是難得一見的選擇。未來若三星能在音質和相機硬件上稍作提升,勢必令此系列更具吸引力。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