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令美國在中國業務命懸一線
電子郵件如雪片般飛來,時間是4月9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實施145%的關稅當天。客戶紛紛取消了對中國廣東省亨達公司(Huntar Company Inc.)工廠的玩具訂單。
美國時間2025年5月13日上午11:36,路透社
路透社報道,亨達公司首席執行官傑森·張(Jason Cheung,45歲)已經停止了位於韶關市600,000平方英尺廠房的生產。他明白關稅對他的公司構成生存威脅。亨達公司生產的教育玩具銷往沃爾瑪和塔吉特等美國商場,如Learning Resources Inc的Numberblocks,有助於兒童學習數學。
“我需要盡快開始節省資金,”張先生說。在過去的四個星期裡,他已經將生產量削減了60%至70%,解雇了工廠400名中國員工中的三分之一,並減少了剩餘員工的工作時間和工資。
現在,他正努力將業務轉移到越南,試圖在公司成立42年後避免資金耗盡。
張先生估計自己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
亨達公司的困境反映了中國無數工廠面臨的危機。根據美國玩具協會(The Toy Association)統計,約80%的美國玩具在中國製造。由於與美國的貿易戰,新訂單大幅下降,威脅要毀掉雙方行業。
亨達公司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家美國公司,同時也處於貿易戰的雙方。
表面上,張先生是川普眼中的敵人,中國工廠老板搶了美國人的工作崗位。但他也是美國的小企業主,關稅本意是要保護他。他的公司在美國僱用了15人,如果亨達公司失敗,這些人都將失去工作崗位。
川普曾表示,關稅將促使企業將製造業遷回國內,或至少將業務從中國轉移出去。
亨達公司案例說明了經濟學家為何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其他國家的玩具製造專業知識和設施不足;設備重量大,移動困難,替換成本數百萬美元;最關鍵的是,在資金耗盡之前沒有時間解決這些問題。張先生說,更可能的是,像他這樣的工廠將直接關閉。這個前景促使北京與美國官員在瑞士日內瓦進行談判。
中國無法取代美國市場對玩具、家具和紡織品等產品類別的需求,中國政府一位官員說。隨著貿易談判開始,川普表示願意將對中國的關稅降至80%。張先生說,這對亨達公司沒有幫助,他指出任何超過50%的關稅都將使生存變得困難。實際上,與他目前面臨的145%關稅相比,80%的關稅並無不同。
張先生說,危機以前也曾發生過,但這次不同。2008年的經濟衰退帶來了穩定的放緩,他可以計劃應對。COVID-19疫情也帶來了打擊,但他的生產量仍然足夠高,讓他能夠度過暫時的低迷。
這一次,他說,”我們的製造業務基本上在一夜之間停止了。” 張先生開始感到自己唯一的希望就是寄希望於奇跡發生。
“我每天刷新五六次’關稅’的谷歌搜索,希望有變化發生,”他說。
#### 一個夢想和一張幸運的桌子
亨達公司為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賣家生產玩具,如Learning Resources Inc和Play-a-Maze,分銷給零售商或直接賣給消費者。
它還生產自己的教育玩具,品牌為Popular Playthings,但不得不停止向美國運送,估計至今已造成數十萬美元損失。
美國在中國擁有工廠並不常見,因為中國法律使得外國實體擁有工廠變得困難和昂貴。國際製造業律師丹·哈里斯(Dan Harris)說。
但亨達公司有其根源,張先生的父親於1983年創立了這家公司,在逃離共産中國並在加利福尼亞灣地區定居幾年後。
張先生在舊金山內部里士滿區長大,他說,在一間小房子裡,門壞了,只需要踢開就可以進出。他的父親會在跳蚤市場賣衣服和家具,以補貼他的清潔工工資,張先生會跟著,感到無聊至極。
隨著業務日漸成熟,張先生的父親在中國設立了一個工廠,以更好地控制質量。張先生於2004年加入公司,仍在使用父親幾十年前在他們客廳裡設立的桌子。
“我們覺得這可能是幸運的什麼的,”他說。
最近幾周並不幸運。工廠有75萬美元的訂單被取消——張先生即使貿易戰結束,也無法完全恢復這些損失,因為工廠將爭相清理積壓訂單,運輸成本必定會飆升。張先生回憶,COVID-19疫情後,運輸成本從每貨櫃2000美元漲至超過2萬美元。
“他們不該遭受這種待遇,”玩具公司Learning Resources的首席執行官瑞克·沃登伯格(Rick Woldenberg)說,他是張先生父親超過20年來的客戶。
沃登伯格已經取消了中國的未來生產,稱他的年度關稅將從200萬美元躍升至1億美元。”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沃登伯格說,“但他們知道我們別無選擇。”
根據美國玩具協會4月份的一項調查,美國45%以上的中小型玩具公司表示,中國關稅將在幾周或幾個月內使他們破產。
Learning Resources在美國僱用了500人,在中國生產了60%的產品,已起訴美國政府,要求聯邦法官阻止關稅生效。
“如果沒有任何變化,我們將受到重創,”沃登伯格說。
#### 自我吞噬
張先生一直在他的聯繫人中尋找,聯繫越南的工廠,希望為亨達公司找到一個新的家園。
搬到美國是不可能的。張先生說,美國的工資太高,國內製造的成本將比留在中國並吸收關稅更昂貴。
即使在越南,財務和後勤障礙也被證明太高。
很少有工廠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他的業務,其他尋求遷移的公司競爭激烈。即使找到合適的地點,張先生也必須培訓新的員工隊伍,並進行安全和質量控制檢查,這可能需要數月的時間。
還有基礎設施問題。張先生的工廠是太陽能供電的,有助於確保盈利能力的薄利業務。它有特定的暖通空調和廢水系統,旨在消除噴漆和化學品用於裝飾玩具的環境風險。並且它擁有30多台注塑機,每台重達數噸,通過將熔融塑料泵入鋼模具來製造玩具。這些可能無法移動,張先生說,他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金——遠遠超過100萬美元——來購買新的設備。
更現實的舉動是外包某些業務並關閉其他業務。張先生可以通過削減損失,在越南找到工廠生產亨達公司的Popular Playthings專有產品線,同時放棄為第三方客戶製造玩具的業務。
全力以赴——也就是在中國保留工廠,希望貿易戰能夠解決——是一種風險更高、回報更高的賭博。如果關稅迅速下降,他的公司將生存下來,但如果不下降,他將失去一切。維持一個大工廠運轉並支付員工工資的成本,同時只生產正常產量的一小部分,將在幾周內讓他破產。
“我正接近這個時刻,我基本上必須選擇自我吞噬,”他說。
很難縮減一個曾經代表美國夢的業務。張先生的父親於1978年來到美國,在逃離中國後游泳穿過深圳河進入香港——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爭取自由。他“希望看到這家企業通過我繼續經營,希望他的孫子輩能夠延續下去,”張先生說。
他說,他的父親現在感到絕望。儘管感激他在美國建立的生活,但美國作為一個充滿希望和機遇的國度的形象已經褪色了。”他對美國的看法肯定改變了,”張先生說。
作為一名記者和編輯,我認為這篇文章揭示了美國對中國實施高關稅的深遠影響,不僅對中國企業,還對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產生了影響。亨達公司案例說明了企業在面臨生存威脅時可能被迫做出的艱難決定。同時也凸顯了全球貿易戰對小企業和家庭的影響。美國政府在制定貿易政策時,必須考慮這些政策的潛在後果,不僅對美國企業,還對全球經濟和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