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或將引發經濟供應震盪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在華盛頓和華爾街引起了近一個月的動盪。如果貿易戰持續下去,下一波衝擊將會更接近美國民眾的生活。
自美國在四月初將對中國的關稅提高到145%以來,貨物運輸量大幅下降,可能減少高達60%,根據某估計顯示。
這種來自美國最大貿易夥伴之一的貨物急劇減少,許多美國人尚未感受到,但這種情況即將改變。
到了五月中旬,數以千計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將需要補充庫存。沃爾瑪和塔吉特等大型零售商在上週的一次會議上告訴特朗普,消費者可能會看到貨架空置和價格上漲。
阿波羅管理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最近警告說,類似於新冠疫情的短缺和在運輸、物流和零售業的大規模裁員即將到來。
儘管特朗普最近幾天顯示出願意在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進口稅上做出一些靈活的跡象,但可能為時已晚,無法阻止供應震盪在美國經濟中擴散,這可能會持續到聖誕節。
「時間在不斷流逝」,吉姆·格森說,他是格森公司總裁,這家已有84年歷史的公司向美國主要零售商供應節日裝飾品和蠟燭。
這家公司總部位於堪薩斯州奧拉西,超過一半的產品來自中國,目前有大約250個集裝箱等待運輸。
「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格森說,他是家族第三代經營者,公司年銷售額約為1億美元。「希望很快能解決。」
即使敵對狀態緩和,重啟跨太平洋貿易也將帶來額外風險。運輸行業已經減少了運力以應對需求疲軟。
這意味著一旦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緩和,訂單激增將可能壓垮網絡,導致延誤和成本上升。
類似的情況曾在疫情期間發生,當時集裝箱價格翻了四倍,貨船擁堵在港口。
「港口將會出現激增,隨之而來的是卡車和鐵路的延誤和瓶頸」,航運顧問公司Vespucci Maritime的首席執行官拉斯·詹森說。
「港口是為穩定的流量設計的,而不是這種時有時無的貨量波動。」
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出現在零售業的關鍵時刻。三月和四月是供應商開始為下半年增加庫存的時候,以滿足返校購物和聖誕節的訂單。
對於許多公司來說,第一批假日商品應該在大約兩週後啟程運往美國。
「我們現在是癱瘓的」,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的玩具製造商Basic Fun的首席執行官傑伊·福爾曼說,該公司為亞馬遜和沃爾瑪等大型零售客戶供貨。
他稱關稅為「事實上的禁運」,並表示客戶到目前為止一直在暫停訂單,但如果中國關稅保持在這個水平更長時間,他預計客戶將開始取消訂單。
「還有幾週,然後就真的開始受傷了」,福爾曼說,他的公司年銷售額約為2億美元,約90%的產品來自中國。
「我們處於一個損害可控的時期,但每週的損害程度都會增加。」
供應震盪的前沿在亞洲已經顯現。根據彭博社的船舶追蹤數據,目前有大約40艘貨船最近停靠在中國港口,現在正駛往美國,比四月初下降約40%。
這些船隻大約運載32萬個集裝箱,根據數據,這比特朗普宣布對幾乎所有中國商品提高關稅到145%後的數量少約三分之一。
貨運預訂平台Freightos的研究主管猶大·萊文說,許多美國進口商將在特朗普所謂的互惠關稅90天寬限期內提前從其他美國貿易夥伴下訂單。這可以幫助緩解任何以中國為中心的震盪對港口和物流網絡的影響。
由於中國商品價格過高,一些美國貨主正在轉向東南亞的供應商。
世界第五大集裝箱運輸公司赫伯羅特在上週的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從中國到美國的預訂取消率約為30%。但來自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的出口業務急劇上升,總部位於德國漢堡的公司表示。
然而,經濟的震盪效應在未來幾個月可能仍然難以應對,萊文說。
「很可能會有顯著的放緩」,他說,「重啟可能會引發一些擁堵,反彈的強度和由此產生的擾動可能與暫停的長短相關。」
隨著從中國到美國的商品需求迅速下降,貨運公司已經削減了運力以防止海運費率崩潰。
四月份,從中國到美國的航程取消了大約80次,比疫情期間的任何一個月都多出約60%,根據行業資深人士約翰·麥考恩引用的數據。
「可以公平地說,集裝箱航運業從未面臨過現在這樣的宏觀逆風」,麥考恩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說。
世界貿易組織警告說,美中之間的商品貿易可能減少多達80%,支持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對當前情況的描述,稱其本質上是一種貿易禁運。
不確定性是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衰退幾乎是一半機率的部分原因。彭博社調查的預測者預計第二季度進口將以7%的年率下降,這將是自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降幅。
即將到來的供應震盪促使經濟學家上調了通脹預測,因為這可能推高價格。
高管們表示,來自中國的商品價格標籤可能會翻倍。這將發生在消費者信心急劇惡化的時候。
艱難的決策
如果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再持續幾周,供應商和零售商將不得不對下半年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包括哪些商品要運輸以及價格要提高多少。
供應商預計大量訂單將被取消。這將推動零售商在美國和其他市場尋找商品以填滿他們的貨架,即使這些商品是去年聖誕節的。
這也將是一個巨大的財務打擊,許多公司可能會通過削減成本(包括裁員)或承擔昂貴的債務來應對。
對於福爾曼來說,過去幾周讓他想起了疫情,但有一些關鍵的不同。新冠疫情封鎖是一個震驚,但全球供應鏈相對較快地反彈,幾個行業,包括玩具,最終創下了紀錄。
這可能會更危險,因為時間拖得越久,後果越災難性,他說。
新冠疫情還充滿了許多關於病毒和反彈所需時間的未知數。這個困境可以通過特朗普隨時取消關稅來緩解。
「持續的影響可能更糟」,福爾曼說。「但解決方案可能會更快到來。」——彭博社
評論
這篇文章揭示了美中貿易戰對全球供應鏈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在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階段。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不僅打擊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也影響到全球市場的供應鏈穩定。這樣的政策在短期內可能會迫使美國企業尋找其他供應來源,或許能夠促進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出口。然而,長遠來看,這種供應鏈的重組需要時間和資源,並且可能會導致更高的消費者價格和市場的不確定性。
文章中提到的「類似於新冠疫情的短缺」和「供應震盪」的警告,讓人不禁思考全球化市場中政策決策的影響範圍。這種情況提醒我們,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動不僅僅是國家之間的博弈,更是對全球經濟體系的一次考驗。如何在保護國內市場和保持國際貿易平衡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將是未來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