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貿戰風雲】貿易戰衝擊:中國產業外移與失業潮

中國工業撤離:關稅、貿易戰與失業上升

中國製造業撤離

北京——曾經充滿工人和不斷生產的工廠,如今變得寂靜無聲,因為製造業巨頭正將業務從中國轉移至印度、越南和泰國,改變了全球貿易路線。

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新關稅現已達到145%,加劇了貿易衝突,迫使公司轉移業務。這一趨勢威脅到中國數百萬的就業機會,而印度和東南亞則吸引了投資和就業。經濟壓力和政治緊張推動了全球供應鏈的變化。

在2025年4月,前總統特朗普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至145%。作為回應,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125%的關稅。這些被稱為“解放日”的關稅,已經擾亂了兩國之間的貿易。

在關稅生效前的幾週,中國的出口激增了12%,公司急於運送商品。自那以後,中國的工業指數在4月跌至49.0,為2023年底以來的最低點。工廠減速,失業率上升。

這些關稅旨在重啟美國工廠並將工作機會帶回國內。特朗普聲稱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利用美國貿易。然而,影響範圍廣泛。公司現在面臨高昂的成本,消費者支付更多。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達到自疫情以來的最高水平,顯示出不穩定性日益加劇。一些經濟學家警告說,如果關稅持續存在,全球經濟衰退可能隨之而來,對中國的打擊最為嚴重。

公司尋找新的生產基地

關稅使得中國工廠對外國企業來說不再具成本效益。許多公司正在轉移到工資較低的國家,例如印度、越南和泰國。印度的人均收入為2,000美元,越南為3,000美元,而中國則為14,000美元。

這一差異,加上美國的激勵措施,使得轉移生產具有吸引力。例如,蘋果將從美國購買190億的芯片,並在印度增加iPhone的生產,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越南與美國有123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即使面臨46%的美國關稅,越南仍是首選。越南官員正在與美國談判以減少關稅,希望他們國家作為中國商品重要運輸點的角色能夠有所幫助。

泰國也在取得進展,因為其基礎設施穩定且成本具有競爭力。然而,一些公司無法承擔轉移的費用。東南亞商品的關稅,如對越南出口的46%關稅,迫使一些公司留在中國,庫存無法售出。

社交媒體上顯示了這一趨勢。一位用戶在X上提到,“美國客戶正在轉向越南和印度。一些工廠無法支付供應商,面臨破產風險。”其他人警告說,越南和印度的較低關稅可能加劇中國製造業的損失,導致更多的就業崗位流失。這些觀點突顯了企業和工人面臨的艱難選擇。

中國失業問題加劇

中國經濟已經因房地產衰退和高青年失業率而掙扎。現在,威脅進一步增長。高盛估計,如果關稅持續,可能會有多達1600萬的中國就業崗位消失。製造業、零售業和出口工作受到威脅。

當中國的製造業指數下降時,這預示著更廣泛的經濟衰退。南京和江蘇等地的工廠正在削減工時,許多人沒有工資。隨著失業率上升和物價下跌,危機加劇。

中國領導人正在採取行動。措施包括增加失業補貼、放鬆貨幣政策和增加政府借貸。地方當局正試圖將出口轉向國內市場,但效果有限。實現2025年5%的增長目標似乎不太可能,專家預計經濟將進一步萎縮。

被裁員的工人面臨不確定的未來。在沿海地區,裁員仍在繼續。一名來自南京的造船廠工人告訴國家媒體,“我們建造的船越來越少。我的工時被削減,我很擔心。”青年失業率不斷上升,新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

政府推動創業和貸款的計劃尚未扭轉這一趨勢。貿易戰的影響在於工廠關閉和失業率上升的數字中顯而易見。

更廣泛的經濟影響

美國公司也感受到壓力。通用汽車已撤回其2025年的盈利預測,指責進口車輛和零部件的關稅。UPS正在裁員20,000人以應對更高的成本。在美國,消費者信心達到五年來的最低點,零售商警告供應鏈承受壓力,可能導致短缺。

美國農民也受到了影響。中國最近取消了12,000噸豬肉的訂單,為2020年以來最多,導致生產商裁員和巨大的損失。農業運輸聯盟報告稱,由於中國買家停止購買美國商品,出現了“巨大的”損失。已經運往中國的9,000公噸豬肉面臨昂貴的轉運或留在外國港口的風險。

這場貿易衝突給全球經濟帶來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可能出現金融動盪。歐洲與中國有大量貿易逆差,如果限制與北京的聯繫,成本將上升。依賴中國進口的發展中國家發現自己處於困境。沒有共同努力,全球貿易系統可能會崩潰。

中國對壓力的反應

北京一直保持堅定,指責美國出於“極端自私”行事。外交部長王毅稱這些關稅為“無理的貿易戰”,並敦促美國取消關稅。中國已經豁免了一些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暗示有談判的空間。但政府的訊息混亂。儘管中國商務部否認正在進行的談判,特朗普卻聲稱討論正在進行。

習近平主席最近訪問東南亞,旨在加強與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的聯繫。這些國家正在成為中國商品運往美國的關鍵渠道,繞過關稅。然而,中國的外交並未緩解對可能出現“第二次中國衝擊”的擔憂——一波廉價出口可能損害其他國家的產業。

中國外交部顧問吳新波認為,特朗普低估了中國的承受能力。“美國認為中國會在關稅壓力下屈服,”吳說。相反,中國正在準備長期衝突,通過增強本地產業和尋找新出口市場來應對。代價是產出減少和就業機會減少。

未來走向

美國和中國陷入激烈的爭端。特朗普曾建議將關稅降至50%或65%,但要求中國作出讓步。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表示,目前的關稅水平無法持續,支持新的貿易協議。印度與美國的協議接近達成,這提振了當地股市和投資者的樂觀情緒。越南與美國的談判也在推進。

中國的未來路徑不明。政府的支持可能會緩解衝擊,但更深層次的問題仍然存在,如過多的工廠、人口老齡化和地區間增長不均。貿易衝突暴露了中國對全球需求的依賴。若不進行重大改變,失業可能持續並引發更多不安。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嚴重的。隨著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印度、越南和泰國,供應鏈正在快速轉變。美國的關稅和持續的貿易戰加速了這些變化,增加了各方的成本和不確定性。更高的價格、失去的工作和較弱的信心已成為現實。北京和華盛頓的下一步行動至關重要,數百萬工人密切關注。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了全球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深遠影響。隨著製造業撤離和關稅的增加,中國的經濟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這不僅影響到中國本身,還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廣泛的影響。這提醒我們,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中,任何一個國家的政策變化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健康。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保持經濟穩定和發展,將是各國面臨的一大挑戰。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