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面臨中國訂單減少 貿易戰停滯不前
美國農業面臨著來自中國的訂單減少的威脅,這是因為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貿易僵局導致訂單被取消,並迫使美國農業尋找新的市場。據農業運輸聯盟執行董事Peter Friedmann表示,約50%的中國訂單因高關稅而被取消,影響到包括大豆、豬肉、牛肉、木材、紙張和木材等產品。他說:「所有的訂單都被取消了,情況正在迅速惡化。」
美國農民在特朗普總統的第一任期內就已經在貿易衝突的前線,並需要來自華盛頓的救助。最新的貿易戰中,雙方的關稅超過100%,而這開始對美國農業造成打擊。Friedmann指出,中國已經能夠找到可以造成重大損害的軟肋,今年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大幅減少。
這對於高度依賴出口市場的美國農業來說是一個苦澀的打擊。雖然可以嘗試在印度、越南等地尋找替代買家,但擴展到新市場通常需要降低價格的激勵措施,這會侵蝕農民本已微薄的利潤。同時,中國已經培養了替代來源,尤其是來自巴西的大豆。
與六年前首次美中關稅戰爭爆發時相比,中國現在獲得了更多的替代農產品的渠道。特朗普政府堅持立場,認為責任在於中國,因為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需要先行行動。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表示,中國應該先降溫,因為他們對美國的出口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五倍,這些125%、145%的關稅是不可持續的。
這場僵局源於特朗普於4月2日決定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並對那些向美國消費者銷售大量產品但不購買美國產品的國家徵收更高的稅率。白宮指出,正在與那些因選擇達成協議而獲得90天關稅暫停的國家談判降低貿易壁壘的進展。
然而,中國是一個特例,它對特朗普的貿易計劃進行了報復,導致關稅飆升,這將削弱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雙方甚至無法就是否在進行對話達成一致。中國外交部週一表示,習近平主席沒有就貿易問題致電特朗普,這與美國領導人對《時代》雜誌的聲稱相矛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家坤說:「據我所知,最近兩國總統之間沒有通話。我要再明確一點,中美之間沒有就關稅進行任何磋商或談判。」
美國和中國處於僵局之中,大型零售商和農民正在為高關稅的影響做好準備。沃爾瑪和Target的首席執行官最近警告特朗普,關稅將破壞供應鏈,可能導致貨架空置。Friedmann表示,跨太平洋航運已經開始枯竭,影響了中美之間的雙向貿易。他說:「他們不運輸,因為人們不會支付關稅。」
儘管如此,農業部門仍然希望領導人能夠超越這一僵局。這包括北京的官員,儘管他們表示已準備好戰鬥,但最終將面臨國內經濟壓力。Friedmann說:「他們無法在世界其他地方替代他們從我們這裡購買的所有東西。中國迫切需要美國的消費者。如果他們無法僱用他們的人,這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問題。這是雙向的。」
評論
這篇文章揭示了美中貿易戰對美國農業的深遠影響,尤其是中國訂單的減少對美國農民造成的壓力。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到經濟,還涉及到更廣泛的國際關係和政治博弈。美國農業的困境反映了全球化市場中供應鏈的脆弱性,以及國際貿易政策變動對本地生產者的直接影響。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展示出的策略性應對能力,迅速尋找替代供應來源,這不僅是對美國農業的挑戰,也是對全球貿易體系的再思考。這提醒我們,國際貿易政策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涉及到國家間的權力平衡和外交策略。
未來,如何在這種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找到一條可持續的貿易路徑,是各國政府需要面對的挑戰。這需要的不僅是政治智慧,更是對全球市場動態的深刻理解和靈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