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美日央行維持利率不變,關稅風險持續影響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五月份上升了0.1%,使得年通脹率達到2.4%,略低於預期。這顯示出特朗普總統的新關稅政策尚未顯著影響物價。核心通脹率則維持在2.8%,但經濟學家預測,由於關稅相關成本,未來幾個月通脹可能會加速。聯邦儲備局預計將保持利率不變,同時密切監測通脹趨勢和關稅影響,目前降息的可能性仍然較低。特朗普總統宣稱“沒有通脹”,然而像摩根大通和瑞銀這樣的大型銀行則預測,核心通脹可能在2025年底前上升。在日本,央行也維持現有利率,首相石破茂強調工資增長而非減稅是抑制通脹的關鍵。在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持續的情況下,金融市場保持謹慎,並等待進一步的央行決策。
關鍵點
– 勞工統計局(BLS)宣布,由於白宮縮減政府規模的努力,三個城市的CPI數據收集暫停,這可能影響未來CPI數據的質量和全面性。
– 沃爾瑪表示將在五月底和六月開始提高價格,這表明零售商的價格調整正在因應關稅而實施。
– 瑞銀經濟學家預測,核心CPI通脹將在2025年底達到3.9%,這將是自2024年一月以來的最高通脹水平,遠高於COVID-19大流行前的歷史標準。
– 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警告,由於關稅,未來幾個月通脹可能會出現“大幅增加”,但確切的時間和幅度仍不確定。
– 儘管特朗普總統一再聲稱“沒有通脹”,但主要銀行和經濟學家不同意,預測通脹壓力將加劇。聯邦儲備局自2024年12月以來未降息,反映出對關稅影響的謹慎態度。
評論
這篇文章揭示了美國和日本在面對關稅風險時的貨幣政策決策。儘管特朗普總統對通脹的樂觀評估,但數據顯示,通脹壓力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加劇。這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在面對政治壓力時的複雜性,特別是當經濟學家和銀行預測的通脹趨勢與政府的公開聲明不一致時。此外,日本的策略著重於工資增長,這與美國的政策形成對比,提供了一個不同的經濟應對方案。這些動向不僅影響金融市場,也對消費者和企業的決策產生深遠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政策的制定需要在短期和長期影響之間取得平衡,這對於全球經濟的穩定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