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商因應特朗普關稅政策調整供應鏈
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表示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停滯,這促使許多零售商正努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特朗普的貿易戰仍在持續,零售商正在重組其供應鏈以減少中國的影響,並減輕關稅的衝擊。特朗普視關稅為促進國內製造業的方式,但避免中國的影響並非易事,許多零售商已警告可能出現價格上漲。
中國一直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主要目標,美國曾在四月對中國徵收145%的關稅,隨後在與中國達成臨時協議後暫時降至30%。然而,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指控中國違反了臨時協議。
隨著緊張局勢升級,Macy’s的CEO Tony Spring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正在繼續多元化其私有和國家品牌的原產國。上個財年結束時,Macy’s大約20%的產品來自中國,而其私有品牌約27%來自中國,這一比例較去年下降了。
Gap的CEO Richard Dickson也表示,中國曾經是其產品的主要來源國之一,但去年只佔不到10%,預計到2025財年結束時將降至3%以下。Dickson還計劃在2026年增加美國棉花供應的比例。
Target的首席商務官Rick Gomez表示,2017年約有60%的產品來自中國,如今這一比例約為30%,並有望在明年年底降至25%以下。
Apple的Tim Cook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6月份季度在美國銷售的大多數iPhone將在印度生產,而iPad、Mac、Apple Watch和AirPods的原產國將主要是越南。然而,中國仍將是美國以外產品銷售的主要來源國。
Walmart的CEO Doug McMillion則指出,公司已努力多年以確保供應鏈的靈活性,並取得了一定進展。Walmart的三分之二美國支出用於美國製造或組裝的產品,但其餘部分來自全球,主要是中國和墨西哥。
特朗普面臨關稅實施的法律挑戰,一個法院裁定總統在實施廣泛關稅時超越了權力範圍。聯邦上訴法院暫時允許特朗普的關稅繼續生效,並將於6月9日聽取辯論,屆時可能會尋求最高法院的救濟。
編者評論:這篇文章揭示了美國零售商在面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時所採取的策略調整。這不僅是商業策略的改變,更反映了全球供應鏈的重新配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企業如何在政治經濟政策的變動中保持競爭力,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此外,這也突顯了美中貿易關係的複雜性,尤其是在政治與經濟利益交錯的情況下,企業如何平衡成本與市場需求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