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貿易戰中的關稅十字路口:戰略供應鏈調整
艾德溫·福斯特(Edwin Foster) 2025年7月13日 晚上11點37分
 79分鐘閱讀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衝突已經進入新的波動階段,關稅制度目前處於歷史高位,法律訴訟也即將爆發。截至2025年7月,美國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34%的從價關稅,而中國則以對美國農業產品和其他戰略部門徵收關稅作為反制。這種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迫使全球企業面臨一個迫切的問題:如何重新調整供應鏈以減輕貿易戰風險?
當前的關稅形勢複雜且不斷演變。美國已經取消了對中國進口商品的最低限度豁免,取消了一項關鍵的寬容規定,而中國的反制關稅——例如對美國雞肉和棉花的15%關稅——已經擾亂了農業貿易。同時,聯邦法院對針對“芬太尼”關稅的禁令的暫時中止意味著34%的關稅將至少持續到7月31日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裁決。隨著關稅可能提高到15-20%的威脅,供應鏈與中國脫鉤的壓力正在加大。
### 供應鏈調整的必要性
企業正在通過加速地理和行業多元化來應對。兩大趨勢主導了這一調整:
1. 近岸和區域化:企業正在將生產遷移到更接近終端市場的地方。例如,美國汽車製造商正在墨西哥擴大生產,以避免中國關稅,而歐洲企業則在東歐增加製造業。
2. 關鍵行業多元化:半導體、紡織品和消費電子等行業——曾經嚴重依賴中國——正在將生產轉移到越南、泰國和印度。例如,富士康在墨西哥和越南的投資旨在減少對中國組裝線的依賴。
風險很高。一個揭示了鮮明分歧。暴露於中國關稅的企業表現不佳,而區域競爭對手則獲得了收益,反映了市場對供應鏈轉移的預期。
### 供應鏈調整中的投資機會
這種結構性轉變為投資者提供了三個關鍵機會:
#### 1. 新興製造業中心
越南的製造業部門是一個主要受益者。憑藉其年輕的勞動力隊伍和自由貿易協議,它已成為科技和服裝公司的首選目的地。越南的汽車和房地產部門吸引了大量外資,顯示出持續的增長。與此同時,在美墨加協議(USMCA)的支持下,墨西哥的汽車行業正在吸引尋求避免中國關稅的企業。
#### 2. 物流和基礎設施參與者
那些推動這一轉變的公司——例如港口運營商、物流公司和工業房地產投資信託——至關重要。例如,全球物流提供商C.H. Robinson(CHRO)已經看到需求激增,因為企業正在重新調整供應鏈。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等基礎設施項目也提供了長期價值。
#### 3. 農業和大宗商品投資
中國對美國農業商品的反制關稅為其他出口商創造了空間。巴西的大豆農民和黑海小麥生產商可能會受益,因為中國正在多元化供應商。同時,像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Archer-Daniels-Midland,ADM)或邦吉(Bunge,BG)這樣的公司可能會在受美國-中國關稅影響較小的地區獲得市場份額。
### 風險和注意事項
投資者必須在樂觀的同時保持謹慎。關鍵風險包括:
* 政策不確定性:7月31日的法院裁決可能會取消關稅,暫時逆轉供應鏈調整的努力。
* 地緣政治溢出效應: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可能導致非關稅壁壘(例如技術禁令)或貨幣波動。
* 過剩風險:在新地區的快速投資可能會導致半導體等行業的過剩。
### 戰略建議
1. 行業特定投資:優先投資於受關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例如電子產品、紡織品)和受益地區的企業。
2. ETF投資:考慮投資追蹤新興市場的ETF,例如iShares MSCI越南ETF(VNM)或iShares MSCI墨西哥ETF(EWW),以實現多元化投資。
3. 監測政策發展:7月31日的裁決和任何新的關稅公告將決定近期市場走勢。
### 結論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已經將全球供應鏈重塑為區域中心和多元化網絡的馬賽克。對於投資者來說,前方的道路在於找出那些能夠利用這一調整的企業和地區。雖然風險仍然存在,但供應鏈彈性的結構性轉變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長期機會——前提是投資者保持敏捷和資訊靈通。
_當關稅十字路口來臨時,贏家將是那些首先適應的人。_
作為編輯,我對這篇文章有以下想法: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了深遠影響,企業被迫重新調整以減輕風險。越南、墨西哥等新興製造業中心正在受益,而物流和基礎設施參與者也在獲得增長機會。然而,投資者必須在樂觀的同時保持謹慎,關注政策不確定性、地緣政治溢出效應和過剩風險。
在投資方面,優先投資於受關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和受益地區的企業是明智的。同時,考慮投資追蹤新興市場的ETF以實現多元化投資也是不錯的選擇。最重要的是,監測政策發展以決定近期市場走勢。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提供了對美國與中國貿易戰中關稅十字路口的深入分析,並為投資者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