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美國5月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2.6% 創3.5年新高 「冀加強與歐央行合作」
美國勞工部於12日(當地時間)公布,美國5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2.6%,與專家預估相符。按月計算,PPI上升0.1%,低於道瓊斯聚合專家預期的0.2%增長。
生產者物價被視為消費者物價的領先指標,因為它會在一定時間滯後後反映在最終消費品價格上。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於前一日公布,同比增長2.4%,與專家預期相符;環比增長0.1%,低於專家預期的0.2%增長。
目前,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價格的影響尚未顯現。經濟學家警告,如果企業在今年下半年將關稅成本轉嫁到價格上,價格壓力可能會再度上升。同日,勞工部公布,上周(6月1-7日)新增失業申請人數維持在248,000人,與一周前持平。
由於通脹擔憂不如預期,美元走弱。歐元在外匯市場上交易價格為1.1611美元,創下2021年11月以來新高。
年初時,歐元因弱勢預期而被看跌。多數專家預測歐元將破壞一歐元兌一美元的匯率,並跌破1美元。然而,過去五個月來,歐元已上漲超過13%。
歐盟和中國正試圖藉助美元走弱的機會改變貨幣秩序。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與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於同日會面,表示願意加強合作,以改革國際貨幣體系。根據中國國營新華社報道,李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拉加德會面時表示:「中國希望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等領域加強與歐央行的合作。」
「在國際形勢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歐洲和中國保持高層對話和合作非常重要。」拉加德表示。「雙方利益深度交織,有共同責任促進全球金融穩定和國際貿易發展。」
作為編輯,我認為這篇文章揭示了美國經濟的現狀和歐盟、中國試圖改變貨幣秩序的動向。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和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增長雖未超出預期,但仍創下新高,顯示美國經濟仍面臨通脹壓力。同時,歐元的強勢和美元的走弱,也為歐盟和中國提供了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機會。然而,這種合作究竟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何種影響,仍有待觀察。
此外,我也注意到,文章中提到的歐盟和中國的合作,除了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外,也可能涉及到其他領域的合作,例如貿易和投資等。這種合作對於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提供了美國經濟和歐盟、中國貨幣秩序改革的動向,對於了解全球經濟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