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為何蘋果沒有足夠理由在美國製造iPhone
舊金山: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政府預測,其針對中國的一系列關稅將推動蘋果公司首次在美國製造iPhone。
然而,即使美國對中國製造的產品徵收145%的關稅,這種情況也不太可能發生。自從第一款iPhone 18年前上市以來,蘋果公司大部分iPhone都是在中國製造的。
蘋果將生產轉移到國內的障礙包括其在1990年代開始在中國建立的複雜供應鏈。要在美國建造新的工廠需要數年時間,並且可能花費數十億美元,這將使蘋果面臨經濟壓力,可能使iPhone的價格翻三倍,威脅到其旗艦產品的銷售。
特朗普政府週五晚間表示,將把電子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從目前的互惠關稅中排除。但它仍然可能對電子產品徵收新的或不同的關稅。
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丹·艾夫斯表示:“在美國製造iPhone的概念是行不通的。”他反映了投資界對蘋果公司每一步動作的普遍看法。他估計,如果生產轉移到美國,現在在中國或印度製造的iPhone價格為1,000美元,將飆升至超過3,000美元。他認為,最早要到2028年才能在美國進行生產轉移。“價格點將發生如此劇烈的變化,難以想像。”
蘋果公司週三未回應置評請求。總部位於加州庫比蒂諾的公司尚未公開討論其對特朗普對中國關稅的回應,但該話題可能會在5月1日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與分析師進行季度電話會議時提出,該會議將討論公司的財務業績和戰略。
毫無疑問,中國關稅將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因為自從特朗普4月2日開始增加關稅以來,蘋果的股價已下跌15%,公司市值減少了5,000億美元。
如果關稅持續存在,蘋果最終可能會提高iPhone和其他受歡迎產品的價格,因為硅谷的供應鏈高度集中在中國、印度和其他在不斷升級的貿易戰中受到波及的海外市場。
關鍵問題在於,蘋果願意在目前價格上堅持多久,直到關稅對公司利潤率的影響變得難以承受,消費者被要求分擔部分負擔。
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迪潘詹·查特吉表示,蘋果之所以能夠在中國關稅仍然存在的情況下保持當前iPhone價格的空間,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繼續從產品相關的訂閱和其他服務中獲得巨大利潤。該部門在蘋果上個財年收取了960億美元的收入,未受特朗普關稅的影響。
查特吉說:“蘋果可以在短期內吸收部分關稅引起的成本增加,而不會對財務產生重大影響。”
蘋果在2月份宣布計劃在2028年之前在美國花費5,000億美元並僱用20,000人,但這些計劃與在美國製造iPhone無關。相反,蘋果承諾資助一個位於休斯頓的數據中心,用於運行人工智能計算服務,這是該公司作為行業熱潮的一部分正在擴展的技術。
當被問及特朗普是否認為蘋果打算在美國製造iPhone時,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指出蘋果的投資承諾,作為該公司認為這可以實現的證據。萊維特說:“如果蘋果不認為美國可以做到,他們可能不會投入這麼大的一筆錢。”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也在4月6日的CBS新聞節目中預測,關稅將迫使製造業轉移。盧特尼克說:“成千上萬的人在美國擰螺絲製造iPhone,這種事情將來到美國。”
但在2017年中國的一次會議上,庫克對美國勞動力是否擁有足夠的技能來完成盧特尼克所說的繁瑣工作表示懷疑。
庫克說:“在美國,你可以召集一群工具工程師,我不確定我們能否填滿房間。在中國,你可以填滿多個足球場。”
特朗普在他第一任期內也曾試圖向蘋果施壓,要求將iPhone生產轉移到美國,但最終他豁免了當時對中國徵收的iPhone關稅——那段時間蘋果宣布承諾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特朗普第一任期對中國的關稅也促使蘋果開始了一些目前在印度製造iPhone和在越南製造其他產品的過程。
庫克還在2019年帶特朗普參觀了蘋果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德克薩斯州組裝部分Mac電腦的工廠。參觀結束後不久,特朗普宣稱這家蘋果工廠是他開的,儘管該工廠是在巴拉克·奧巴馬擔任總統期間開設的。特朗普在2019年11月19日發推文說:“今天我開設了一家重要的蘋果製造工廠,將高薪工作帶回美國。”
編者評論: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蘋果公司在美國製造iPhone的可能性及其面臨的挑戰。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關稅政策來推動蘋果將生產線轉回美國,但現實情況卻顯示這種轉移幾乎是不可能的。蘋果在中國建立的複雜供應鏈、巨大的成本和技術工人的短缺都是主要障礙。此外,蘋果的商業模式也依賴於其全球化的供應鏈和市場,這使得其在短期內無法輕易轉移生產。
這篇文章還揭示了蘋果如何通過其服務業務來抵消關稅帶來的部分成本壓力,這顯示出蘋果在應對貿易戰中的靈活性和韌性。然而,長期來看,這種策略能否持續仍有待觀察。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讓讀者了解蘋果在全球經濟和政治環境中的挑戰和應對策略。對於香港的讀者來說,這也是一個了解全球科技巨頭如何應對貿易政策變化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