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策略:迷茫的目標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究竟希望達成什麼目標?白宮至今未能提供一個統一的敘述來解釋特朗普的關稅策略,而隨著特朗普在周二下午試圖從全面的中美貿易戰中撤退,他的不斷搖擺使得人們難以掌握他真正的意圖。因此,我們只能關注政府實際的行動。
目前,特朗普的關稅計劃似乎就像是在社區內放火,然後站在外面開著消防車,等待所有人排隊求助。儘管政府幻想著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但這一策略似乎並未超越這一點。
倫敦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Joseba Martinez指出,「如果目標是重工業化美國,那麼經濟政策就內部不一致。」問題在於:關稅可以在貿易談判中充當棍棒,或者迫使公司將業務帶到美國,但它們不能同時做到兩者。一旦開始達成協議,棍棒就失去了力量。行業領袖會迅速意識到這一點,並且不會花費數十億美元來改變供應鏈,而是加班加點地敲定某種豁免。
兩周前,特朗普對最激進的關稅措施進行了90天的暫停,正式進入「讓我們達成協議」的模式。這一切始於iPhone,在特朗普的145%中國關稅下,價格將翻倍。但蘋果CEO Tim Cook致電白宮並很快獲得了緩解,《紐約時報》報導。
其他企業注意到了這一點,很快CEO和遊說者開始爭相說明為何他們的「燃燒的房子」也值得一些水。周一,沃爾瑪、塔吉特、勞氏和家得寶的CEO齊聚白宮討論關稅問題,白宮官員告訴我的CNN同事。跨美國企業的遊說團體也在爭相吸引總統的注意。正如《Politico》本周指出的那樣,許多人遇到了障礙——不是因為特朗普如此堅定地致力於帶回製造業工作,而是因為白宮未能設立正式的程序讓公司陳述理由。
「只有總統才能真正授權豁免,」一位與特朗普政府關係密切的商業代表告訴《Politico》。所以如果你不是能在總統耳邊低語的公司,或者能去Mar-a-Lago並說服他,那麼你暫時就被排除在外。
為什麼這是個問題?首先,顯而易見的腐敗可能性。其次,特朗普的民粹關稅敘述(至少是由被否定的學者和Project 2025貢獻者Peter Navarro推銷的版本)被打破。第三:到目前為止的劇本都是策略而沒有明確的終局。
在特朗普的4月9日關稅暫停後,他的助手迅速責備媒體和政府批評者未能理解重點。「你們正在觀看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大師策略,」高級顧問Stephen Miller在X上寫道。「許多媒體顯然錯過了『交易的藝術』,你們顯然未能看到特朗普總統在這裡做什麼,」新聞秘書Karoline Leavitt說。
也許吧。或者也許政府對自己的經濟目標並不十分清楚。特朗普本人對他的議程發出了極度混亂的信息——最近在周二下午,他在椭圆形办公室告诉记者,他不会对中国“打硬仗”,这个国家被他征收了145%的进口税。
如果媒体感到困惑,也许贸易谈判人员也是如此。据《彭博社》报道,欧盟的贸易负责人上周在华盛顿会谈后离开时“对美国立场没有太多清晰的了解”。上周看似即将达成的与日本的协议从未达成,而《路透社》指出,“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对美国最新关税的‘一致性’表示‘严重关切’。”
即使政府设法达成一系列协议,也只能解决它引发的火灾。它无法消除特朗普关税已经造成的损害。
一份令人震惊的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特别是在美国,因为我们进入一个新时代,“过去80年运作的全球经济系统正在重置。”
底线:贸易战对商业不利。听听DJ D-Sol,也就是高盛CEO David Solomon的说法:
“不确定性水平太高。这不利于生产,”他周二告诉CNBC。“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我认为我们会很快看到这一点。”
評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一直以來都充滿不確定性和矛盾。從一開始,他的政策就像是試圖在混亂中尋找一種新的秩序,但事實上卻造成了更多的混亂。這種不確定性不僅影響了美國的企業和經濟,也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擔憂。政府需要更清晰的目標和策略,以避免進一步的經濟損害和國際關係的緊張。從香港的角度來看,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到本地市場的穩定性,因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全球經濟動向非常敏感。香港企業和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美國的政策變動,以便及時調整策略應對潛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