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引發法律訴訟,加劇商業壓力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政府實施了一系列關稅措施,其中包括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45%的稅率,這對美國的小型企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那些依賴中國商品的企業如玩具店和唐人街市場。企業主報告稱成本上升、消費者價格提高,甚至可能面臨企業倒閉的風險。一個由小型企業組成的聯盟,包括明尼蘇達州的Mischief玩具店,已經提出訴訟,挑戰關稅的合法性,並主張只有國會才有權實施此類措施。經濟學家指出,這些關稅對少數族裔社區和黑人擁有的企業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響,加劇了現有的經濟不平等。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對國際商業投資造成了負面影響,包括在愛爾蘭的投資。像沃爾瑪和塔吉特這樣的大型零售商,由於持續的關稅不確定性,曾暫停但後來恢復了從中國的訂單。
關鍵點
– 由非營利自由主義法律組織Pacific Legal Foundation免費代理的關稅訴訟,對於一些原告來說是一個不尋常的聯盟,因為他們在其他問題上通常與該組織意見不一致。
– 商業業主辯論稱,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危機為緊急理由的關稅理由並未達到法律上緊急權力的門檻。
– 三藩市的唐人街商家報告稱,小麥粉價格幾乎翻倍,從20美元漲到43美元一袋50磅,迫使基本商品價格上漲15%到30%,導致某些商店如新亞洲超市銷售額下降20%。
– 與COVID-19疫情期間不同,受影響的小型企業如三藩市唐人街並未獲得政府補貼或資助以緩解關稅影響,使其更容易受到影響。
– 愛爾蘭中央銀行警告稱,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影響愛爾蘭的投資,擔心公共財政可能受到影響,因為該國高度依賴跨國公司的企業稅收。
整體情緒
傾向於負面
– 負面
– 中立
– 正面
關鍵問題
關稅如何不成比例地影響小型企業?
關稅往往不成比例地影響小型企業,因為它們通常缺乏大型企業的購買力和供應鏈靈活性。當關稅對進口商品徵收時,進口商通常面臨更高的成本,這可能壓縮利潤率。小型企業尤其可能無法承受這些增加或與供應商談判更好的交易,並且可能難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不失去銷售。這對於已經利潤率緊張的小型和少數族裔擁有的企業來說尤其具有傷害性,導致艱難的決策,如削減勞動力、減少庫存或可能關閉業務。
為什麼大型零售商儘管有關稅仍恢復與中國的貿易?
誰最終承擔進口關稅的成本?
這篇文章揭示了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對小型企業的影響,尤其是那些依賴中國商品的企業。這些關稅不僅加劇了現有的經濟不平等,還對國際投資造成了負面影響。這反映出政府政策在全球化經濟中的複雜角色,如何在保護本土產業和維持市場競爭力之間尋找平衡是一個持續的挑戰。儘管大型零售商恢復與中國的貿易,這種不確定性仍然對小型企業構成威脅,值得政策制定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