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引發全球貿易戰: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時間線
美國總統特朗普長期以來威脅的關稅已將美國推入國際貿易戰的漩渦,而不斷變動的新稅則進一步加劇了不確定性。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與全球影響
特朗普對關稅並不陌生。他在首個任期內發動了貿易戰,特別針對中國,對其大多數商品徵稅。北京則以對多種美國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作為回應。同時,特朗普也利用關稅威脅迫使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談判北美貿易協定,從而達成2020年的美墨加協定。
拜登總統上任後,保留了特朗普對中國的多數關稅,並實施了一些新的限制措施,但他聲稱採取了更有針對性的方式。
經濟學家強調,特朗普更廣泛的關稅政策可能對全球企業和經濟體造成更大影響,並且更高的價格很可能由消費者買單。特朗普反覆無常的關稅威脅和隨之而來的報復行動在過去幾個月中讓人感到措手不及。
以下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時間線:
1月20日
特朗普宣誓就職。在他的就職演說中,他再次承諾對外國徵收關稅和稅收以造福本國公民。他還重申計劃成立一個名為「外部收入服務」的機構,該機構尚未成立。
1月26日
特朗普威脅對所有哥倫比亞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並採取其他報復性措施,因為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拒絕接受兩架美國軍用飛機運送的移民,指責特朗普在遣返過程中未能尊重移民。作為回應,佩特羅宣布對美國商品徵收25%的報復性關稅,但後來哥倫比亞撤回了這一決定,接受了運送移民的航班。兩國隨後表示將暫停貿易爭端。
2月1日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來自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並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
這一行動引發了三國的強烈抗議,並承諾採取報復措施。
2月3日
特朗普同意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威脅暫停30天,因為這兩個貿易夥伴採取措施緩解特朗普對邊境安全和毒品走私的擔憂。
2月4日
特朗普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10%新關稅生效。中國同日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對多種美國商品徵收新關稅,並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調查。
中國對煤炭和液化天然氣產品徵收15%的關稅,對從美國進口的原油、農業機械和大排量汽車徵收10%的關稅,這些措施將於2月10日生效。
2月10日
特朗普宣布計劃從3月12日起提高鋼鐵和鋁的關稅。他取消了2018年對鋼鐵的關稅豁免,意味著所有鋼鐵進口將至少徵收25%的稅,並將2018年的鋁關稅從10%提高到25%。
2月13日
特朗普宣布一項「互惠」關稅計劃,承諾提高美國關稅以匹配全球各國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稅率,以達到「公平」的目的。經濟學家警告說,這些互惠關稅可能會給全球企業帶來混亂。
2月25日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商務部考慮是否需要對進口銅徵收關稅以保護國家安全,理由是該材料用於美國的國防、基礎設施和新興技術。
3月1日
特朗普簽署另一項行政命令,指示商務部考慮是否需要對進口木材和木材產品徵收關稅以保護國家安全,理由是建築行業和軍隊依賴於美國強大的木材產品供應。
3月4日
特朗普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的25%關稅生效,雖然他將對加拿大能源的徵稅限制在10%。他還將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加倍至20%。
三國都承諾採取報復措施。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宣布將在21天內對超過1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而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謝恩鮑姆表示,她的國家將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但未立即具體說明目標產品,這表明希望緩和局勢。
同時,中國對一系列美國主要農產品徵收高達15%的關稅,將於3月10日生效。它還將受出口控制和其他限制的美國公司數量擴大了約兩打。
3月5日
特朗普對美國汽車製造商的新關稅實施一個月的豁免。這一暫停是在特朗普與「大三」汽車製造商——福特、通用汽車和Stellantis的領導人交談後到來的。
3月6日
在更廣泛的延長中,特朗普將對墨西哥的許多進口商品和加拿大的一些進口商品的25%關稅延後一個月。
特朗普表示,謝恩鮑姆在邊境安全和毒品走私方面取得了進展,這是再次暫停關稅的原因。他的行動還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與加拿大的關係,儘管憤怒和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不過,在最初對美國商品徵收300億加元(210億美元)的報復性關稅後,加拿大政府表示已暫停第二波價值1250億加元(870億美元)的報復性關稅。
3月10日
中國對美國主要農產品徵收的15%報復性關稅——包括雞肉、豬肉、大豆和牛肉——生效。根據中國商務部之前的公告,已在運輸途中的商品將豁免至4月12日。
3月12日
特朗普對所有鋼鐵和鋁進口的新關稅生效。兩種金屬現在都被徵收25%的稅,特朗普的命令取消了鋼鐵豁免,並將鋁的稅率從他之前的2018年進口稅提高。
歐盟採取報復性貿易行動,承諾對美國工業和農產品徵收新關稅。這些措施將涵蓋價值約260億歐元(28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不僅包括鋼鐵和鋁產品,還包括紡織品、家用電器和農產品。摩托車、波本威士忌、花生醬和牛仔褲將受到影響,正如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一樣。27個成員國後來表示,將把這一報復性行動推遲到4月中旬。
同時,加拿大宣布計劃對價值298億加元(207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更多報復性關稅,將於3月13日生效。
3月13日
特朗普威脅對歐洲葡萄酒、香檳和烈酒徵收200%的關稅,前提是歐盟繼續推進其先前宣布的對美國威士忌徵收50%關稅的計劃。
3月24日
特朗普表示,將對從委內瑞拉購買石油或天然氣的任何國家的所有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並從4月2日起對該南美國家本身徵收新關稅。
這些關稅很可能會增加中國面臨的稅收,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2023年中國購買了委內瑞拉出口的68%的石油。但許多國家也從委內瑞拉接收石油,包括美國本身。
3月26日
特朗普表示將對汽車進口徵收25%的關稅。這些汽車進口商品將從4月3日開始徵稅,首先對全進口汽車徵稅。關稅隨後將擴大到適用的汽車零部件,直到5月3日。
4月2日
特朗普宣布其長期承諾的「互惠」關稅——宣布從4月5日開始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準稅,並對數十個與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徵收更高的稅率,將於4月9日生效。
在這些更高的稅收中,特朗普表示美國將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34%的稅,對來自歐盟的進口商品徵收20%的稅,對來自韓國的進口商品徵收25%的稅,對來自日本的進口商品徵收24%的稅,對來自台灣的進口商品徵收32%的稅。這些新關稅是在之前徵收的稅收基礎上增加的,包括特朗普今年早些時候宣布的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20%稅。
同時,對於加拿大和墨西哥,白宮表示符合美墨加協定的進口商品可以繼續免稅進入美國。一旦這兩個國家滿足特朗普對移民和毒品走私的要求,白宮補充說,其餘進口商品的關稅可能會從25%降至12%。
4月3日
特朗普先前宣布的汽車關稅開始生效。總理馬克·卡尼表示,加拿大將以對從美國進口的汽車徵收關稅來匹配25%的稅率。
4月4日
中國宣布計劃對所有美國產品徵收34%的關稅,從4月10日開始,這是對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徵收的新「互惠」關稅的一系列報復措施的一部分。
北京商務部表示,還將對稀土出口實施更多控制,稀土是用於高科技產品如計算機芯片和電動車電池的材料。政府還將27家公司列入受貿易制裁或出口控制的公司名單。
4月5日
特朗普對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徵收的10%最低關稅生效。
4月9日
特朗普的更高「互惠」稅率生效,提高了對數十個國家進口商品的稅收,但數小時後,他的政府表示將暫停大部分這些更高的稅率90天,同時保持最近徵收的對幾乎所有全球進口商品的10%稅。
中國是例外。在對中國徵收總計104%稅率的威脅後,特朗普表示將立即將這些進口稅提高到125%,加劇了兩國之間的報復性關稅。白宮後來澄清說,對中國的總關稅實際上現在是145%,考慮到他之前對芬太尼徵收的20%關稅。
中國在此公告之前加強了報復,承諾從4月10日開始對美國商品徵收84%的關稅。此外,歐盟成員國投票批准對價值209億歐元(23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自己的報復性關稅,以回應特朗普先前對鋼鐵和鋁的關稅。歐盟執行委員會並未立即具體說明將徵稅的進口商品,但指出其反制關稅將分階段實施,其中一些將於4月15日到來,其他將於5月15日和12月1日實施。
另外,加拿大對汽車進口的反制關稅生效。該國對不符合2020年美墨加協定的美國汽車進口徵收25%的稅。
4月10日
歐盟將其鋼鐵和鋁的關稅報復推遲90天,以匹配特朗普對更高「互惠」稅率的暫停。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表示,委員會希望給予與美國談判的機會,但警告稱,如果談判「不令人滿意」,反制措施將啟動。
4月11日
中國表示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84%提高到125%,以回應特朗普提高的稅率。新的稅率將於4月12日開始。
隨後,特朗普政府宣布,電子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將免於所謂的「互惠」關稅。但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魯特尼克表示,這只是暫時的緩解,並表示針對半導體的行業特定稅將在「可能一兩個月內」到來。而其他非「互惠」關稅,對來自中國的一些電子產品徵稅,仍然存在。
4月14日
特朗普表示,他可能會暫時豁免汽車行業此前對該行業徵收的關稅,以給汽車製造商時間調整供應鏈。
特朗普政府還對計算機芯片、芯片製造設備和藥品進口展開調查,標誌著對這些行業徵收關稅的下一步行動。美國商務部發布了關於這些調查的通知,徵求公眾在未來三週內的意見。
此外,商務部表示將退出2019年暫停對來自墨西哥的新鮮番茄進口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協議。該終止將於7月14日生效,這意味著大多數來自墨西哥的番茄將被徵收20.91%的關稅。
4月29日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放寬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徵收的25%關稅,旨在減輕對使用外國零部件但在美國組裝的車輛的進口稅。
政府表示,第一年將提供相當於國內組裝汽車銷售價格3.75%的退稅,這一數字是通過對占該價格15%的零部件徵收25%的進口稅得出的。第二年,退稅將相當於銷售價格的2.5%,適用於車輛零部件的較小部分。
5月3日
特朗普最新一輪的汽車關稅生效。先前宣布的25%關稅現在適用於一系列進口汽車零部件。
5月4日
特朗普威脅對外國製作的電影徵收100%的關稅,聲稱美國的電影行業正在衰退。尚不清楚如何實施這樣的國際製作關稅,但特朗普表示,他已授權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立即開始這一過程」。
5月6日
由於消費者和企業試圖提前應對特朗普的關稅,美國貿易逆差在3月飆升至創紀錄的1405億美元。聯邦數據顯示,藥品產品的囤積量巨大。逆差——即美國向海外銷售的商品和服務價值與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價值之間的差距——在過去一年中大約翻了一番。
此外,美國政府宣布,最高官員將於週末在瑞士與中國高級代表團會面,這是自特朗普總統引發貿易戰以來兩國之間的首次重大會談。在特朗普的貿易戰中,受打擊最嚴重的國家莫過於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對中國的關稅設定為145%,中國對美國的關稅設定為125%。
5月7日
美聯儲將其關鍵利率保持在4.3%不變,表示由於對特朗普關稅可能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的不確定性,失業率和通脹上升的風險已經增加。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強調,關稅已經抑制了消費者和商業信心,目前有太多未知數,無法預測美聯儲可能如何調整其貨幣政策。
5月8日
美國和英國宣布達成貿易協定,可能降低關稅帶來的財務負擔,同時為美國商品創造更大的海外市場。總統表示,該協議將增加對英國的牛肉和乙醇出口,並簡化美國商品的海關處理。特朗普表示,最終細節正在撰寫中。「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我們將有一個非常確定的結果,」特朗普說。
英國表示,該協議將把英國汽車的關稅從27.5%降至10%,並允許10萬輛英國汽車以10%的關稅進口到美國。它還將取消對鋼鐵和鋁的關稅。
此外,歐盟發布了一份美國進口商品清單,如果沒有找到解決方案結束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戰,將對其徵收報復性關稅。歐盟的行政機構,歐洲委員會,還表示將在世界貿易組織對特朗普一個月前對全球各國實施的「互惠關稅」採取法律行動。
評論與分析: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激烈的貿易戰,這不僅影響到各國經濟,也對國際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關稅作為一種經濟制裁手段,雖然可以短期內增加國內收入,但長期來看卻可能損害國際貿易的穩定性。特朗普的政策顯示出一種「美國優先」的強硬姿態,但這種單邊主義的做法在全球化的今天,可能會引發更多的反彈和不確定性。
從經濟角度看,關稅增加了進口商品的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物價上漲,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對企業而言,關稅增加了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可能迫使企業重新考慮其全球供應鏈佈局,這對於依賴國際市場的行業來說尤為不利。
在政治層面,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使得美國與多個貿易夥伴的關係緊張,這不僅影響了雙邊貿易,也可能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破壞。長期來看,這種政策可能會削弱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領導地位,並促使其他國家尋求新的貿易夥伴和協定。
總體而言,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可能短期內帶來一些經濟利益,但從長遠看,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可能更大。全球化時代的貿易政策需要更多的合作與協調,而不是單邊的強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