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貿戰風雲】中美貿易戰夾擊 中國通縮持續加劇

中國通脹壓力加劇:美中貿易戰和國內需求疲弱的影響

中國的消費者價格在四月份連續第三個月下跌,這反映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和疲弱的國內消費持續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施加壓力,正值中美雙方在瑞士進行關鍵的經濟談判之前。

美中關稅戰爭,特朗普習近平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四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1%,這是連續第三個月出現下跌。這一趨勢反映出由於國內消費疲弱和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通縮壓力持續存在。

CPI的下降是繼二月和三月的類似下降之後的延續。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學家董麗娟指出,“國際進口因素”是這一趨勢的原因,並指出某些行業價格的下跌是由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和外部經濟壓力所致。

除了CPI數據,中國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工廠門價格的領先指標——在四月份下降了2.7%,比三月份的2.5%下降幅度更大。這表明製造業面臨的挑戰加劇,特別是在依賴出口和全球供應鏈的行業中。

這些數據出現在中美官員在瑞士進行高層經濟談判之前。兩國仍然陷入長期的關稅爭端,華盛頓目前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關稅,並威脅最高可達245%。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上週暗示關稅可能降至80%,但北京仍然要求全面取消關稅。

儘管有這種敵對的貿易背景,中國四月份的出口總體上升,這得益於向東南亞的戰略轉變。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向泰國、越南和印尼等國家的出口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抵消了對美國出貨量的急劇下降。

董麗娟補充道:“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和某些國際大宗商品的快速下降影響了相關國內行業價格的下降。”

為應對經濟逆風,北京已經推出了一些貨幣寬鬆措施,包括降低基準利率和降低銀行準備金要求,以促進貸款和國內消費。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疲弱的私人投資繼續影響更廣泛的經濟情緒。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沒有消費者信心的強勁反彈和持續的出口多元化,中國可能難以實現2025年的增長目標。

最新數據強調了中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微妙平衡:管理通脹、提振需求以及應對波動的外部關係,特別是與美國的關係。

編者評論:

中國面臨的通脹壓力問題不僅僅是經濟數字的問題,還涉及到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美中之間的貿易戰不僅影響了兩國之間的經濟往來,還對全球供應鏈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的策略轉向東南亞市場,顯示出其在面對美國壓力時的靈活應對能力。然而,這種轉變是否能夠長期維持,仍需觀察。政策制定者需要在維持經濟增長和應對外部壓力之間找到平衡,這對於中國未來的經濟穩定至關重要。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也需要密切關注這些變化,因為它們可能會對香港的經濟環境產生連鎖反應。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