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貿戰風雲】中國關稅戰:衝擊就業?誰在受苦?

中國考慮減少美國商品關稅,勞動市場或需此舉措

中國勞動市場

中國希望削減美國商品的關稅,希望美國也能減少對中國商品的145%進口稅。這一稅率是由特朗普總統在本月早些時候實施的,相較於此前約25%的稅率大幅提升。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勞動市場可能需要這一減壓措施。

「習近平在這些工廠中雇用了數百萬人,他們最大的消費市場是美國。」《創智贏家》主持人及投資者Kevin O’Leary在南達科他州的「What’s On Your Mind」電台節目中表示,「如果沒有美國市場的准入,他就無法保持這些人的就業。」

特朗普自首次上任以來一直推動關稅政策,並在2018年12月自稱為「關稅人」。當時,他的目標僅限於中國及全球的鋼鐵和鋁行業。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是利用保護性關稅來說服企業在美國製造產品,並提高收入以降低企業和個人的所得稅。

對於中國而言,高關稅給許多跨國公司帶來了大約10年的「中國加一」策略壓力。這一策略旨在將供應鏈從中國多元化到至少另一個國家,即「加一」。許多公司將製造業務外包到中國以外的地區,這往往對國內勞動力造成巨大影響。Complete Intelligence數據平台的首席執行官Tony Nash在電話採訪中表示,「很難知道這些勞動力去了哪裡,這就是為什麼這個話題變得模糊不清。」

中國自2018年起首次遭遇美國關稅打擊。這些關稅最終覆蓋了超過35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促使國內和國際公司將投資轉向東南亞和墨西哥,如距德克薩斯州邊境四小時車程的新Hofusan工業園區。

即使關稅減半,50%至60%的中國關稅相較於東南亞目前10%的低關稅,仍使得中國企業更願意通過在美國生產來保持市場份額。

中國的工作流失

中國官方數據並未公開將就業流失歸因於關稅,但製造業就業增長停滯,自2018年以來低技術行業的就業人數一直在縮減。

根據常州大學、鹽城師範學院和河南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2011年至2019年間,中國12個勞動密集型製造行業的就業人數縮減了約14%,相當於400萬個工作崗位。紡織業在此期間的就業人數減少了40%。金融時報在2023年3月的進一步分析顯示,2019年至2023年間,這兩個行業估計損失了340萬個工作崗位。

廣東省的工業城鎮經歷了針對出口市場的家具工廠關閉。根據香港的供應鏈諮詢公司Deep Green的說法,通過將生產轉向東南亞,中國公司可以繼續向美國供應商品而不必支付高額關稅。這導致中國公司在東南亞的外國直接投資創下新高,其中以越南為首。

隨著三星和其他電子製造商關閉或縮減其中國業務,當地隨之出現裁員。無論是由於關稅、中國勞動成本上升、政治風險還是三者的結合,離岸外包已經給中國的工業勞動市場帶來了新的壓力。長期的高關稅可能會加劇這一問題。

中國的光伏公司也已經轉向東南亞。由於中國大陸的太陽能關稅高企,中國公司如JinkoSolar在馬來西亞建設新工廠以生產供應美國市場的太陽能板。中國公司仍然獲利,但中國勞動力卻失去了機會。目前尚不清楚工人們是否成功轉向新的先進製造業,如機器人技術。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2019年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關稅和「貿易戰」導致2019年上半年價值350億至5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被轉移到其他國家。其中約140億美元的出口被美國競爭對手搶走。

儘管中國官員淡化了關稅的影響,但自2018年關稅政策開始以來,出口重地的地方政府已經為失業工人推出了支持措施,這表明影響是真實存在的。北京正在資助人才培訓基地以提升工人的技能。

原本的中國關稅,即301條款關稅,為25%,有效期為四年。拜登政府在2024年5月延長了這些關稅,並增加了新的關稅,如對中國電動車的100%關稅。今年關稅再次上升,特朗普因芬太尼問題和所謂的對等關稅而對中國實施更高的關稅。白宮在中國以關稅報復後再次提高了關稅。

「潛在的指標非常重要——公司是否在投資、是否在招聘、是否在借貸?而我們所看到的結果非常令人失望。」中國米色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Leland Miller在2023年2月的胡佛研究所播客「中國考慮」中表示。「如果你從外部看中國,情況並不特別吸引人。」

編輯評論

這篇文章揭示了中美關稅戰對中國勞動市場的深遠影響。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了中美兩國的貿易平衡,還對中國的經濟結構產生了長遠的挑戰。隨著企業將製造業務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面臨著重新定位的壓力。然而,這也可能是一個機會,促使中國加速其經濟轉型,提升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未來,中國如何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轉變,將是值得觀察的關鍵問題。這不僅關乎經濟利益,也涉及到社會穩定和勞動者的福祉。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