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關稅「疊加」使進口稅的實際成本大幅超過30%
特朗普政府與中國的貿易協議暫停了對中國商品的最嚴厲關稅,但對於許多進口商來說,這並沒有帶來太大的緩解。由於在貿易戰期間已經實施的多重關稅層疊,進口零售商品的成本大大超過了與臨時協議相關的30%。
「雖然公司對於中國商品的超高關稅暫時中止感到欣慰,但零售商仍面臨很高的關稅,這將對價格和供應產生影響。」Akin的高級顧問Josh Teitelbaum說。
Trade Partnership Worldwide的總裁Dan Anthony指出:「對於像兒童背包這樣主要來自中國的基本物品,多層關稅是一個大問題。」他表示,稅率超過70%。
這包括現有的17.6%關稅、301條款關稅(與不公平貿易行為相關)的25%,以及不包括在暫停中的30%中國商品關稅——20%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和10%的對等關稅。
沃爾瑪首席財務官John David Rainey在CNBC的一次採訪中表示,由於關稅,食品、玩具和電子產品的價格可能會上漲。「我們正盡力應對這種情況。」他在CNBC的採訪中說。「但就價格上漲的速度和幅度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他補充道。
根據Panjiva的數據,從2025年1月到5月12日,沃爾瑪的前三個貨源國分別是中國(34.1%)、印度(26.3%)和香港(10.6%)。
對於許多進口商來說,現在中國商品的實際關稅稅率從40%到70%不等。
Teitelbaum以鞋類為例,指出如果今天從中國進口一雙兒童或女性的皮革上衣運動鞋,將面臨40%的關稅,這包括根據世貿組織規則的「最惠國」標準關稅10%,加上30%的芬太尼和對等關稅。
這種關稅疊加使得許多其他零售商品的實際成本遠高於30%,包括:
– 來自中國的棉毛衣面臨46.5%的關稅(16.5%的最惠國加上芬太尼和對等關稅)。
– 來自中國的女性泳裝面臨54.9%的關稅(24.9%的最惠國加上芬太尼和對等關稅)。
– 來自中國的嬰兒連衣裙面臨41.5%的關稅(11.5%的最惠國加上芬太尼和對等關稅)。
美國鞋類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tt Priest告訴CNBC,對於進口的最受歡迎的女性和兒童皮革鞋類,40%的關稅對於美國家庭和鞋類公司來說是不可持續的。
「這些都是日常鞋類——不是奢侈品——對它們施加複合關稅只會推高收銀台的成本。」Priest說。「去年從中國進口的這些鞋類價值近6.5億美元,很明顯這項政策對工薪階層的消費者影響不成比例。是時候進行一場認真的、兩黨合作的關於關稅改革的對話,將美國家庭放在首位。」
這種關稅疊加導致一些小企業削減產品線,以減輕財務壓力。香料公司Anjali’s Cup的創始人Anjali Bhargava表示,隨著她使用的特殊真空密封罐售罄,她的公司將停止生產某些產品。
即便在30%的關稅生效之前,她已經支付了25%的關稅。「這些罐子已經比我能承受的要貴,但即使我能承受30%的關稅,作為一個小企業主,我無法承受在生產和運輸罐子所需的幾個月中,故事可能會如何改變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額外壓力。」Bhargava說。「過去幾個月來是如此不穩定。」她補充道。
Bhargava表示,鑑於債務變得如此昂貴,最大限度地發揮可用營運資金的潛力並將不必要的風險降至最低是至關重要的。Bhargava的信貸額度利率上升到23%,加上2%以提取資金。
「我的信用卡利率都在20%多的高位,所以利息是個大問題,提前五到六個月訂購罐子是一個大瓶頸。」Bhargava說。「我用我能用的來購買那些對這些產品至關重要的成分和包裝,現在我必須專注於用這些來建立公司更強大的基礎。」
Learning Resources的首席執行官Rick Woldenberg經營一家家族企業,製造教育玩具,並正在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聽證會定於5月27日舉行——他只面臨30%的關稅,但他表示,從零到30%的跳躍是陡峭的。即使暫停讓他的公司能夠再次進口一些物品,也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30%的稅率,以前我們是零,這是一個巨大的成本變化,將迫使大幅漲價以彌補它。」Woldenberg說。「我認為這種稅收具有高度的通脹性。我們不喜歡參與推動通脹的想法,所以我們對此消息並沒有感到高興。」
他表示,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全球關稅後45-60天內到期的生產訂單中,部分成品和正在進行中的中國生產訂單可能會從中國工廠合作夥伴進口。「我們現在可以而且可能應該解除他們的庫存並嘗試在這裡銷售。我們將選擇性地重新啟動特別敏感產品的生產,出於各種原因,但重新定位仍在繼續,我們從中國的遷移仍在進行中。」Woldenberg說。
小企業主們都表示,關稅對業務造成了損害,並對過程的信任產生了影響。
「我們仍然不知道我們的成本是多少或將是多少,並假設本屆政府的未來決定將是最後一刻,沒有事先通知,並給我們帶來進一步的痛苦和混亂。我們對未來沒有信心。」Woldenberg說。
家族經營的鞋類零售商Deer Stags的總裁Rick Muskat表示,他們從中國進口商品並在包括梅西百貨、Kohl’s、JCPenney和亞馬遜等主要零售商銷售,即使降低了中國的關稅,所有現有關稅的疊加也大幅增加。
「即使在『降低』的水平下,這也會造成嚴重的現金流問題。」Muskat說。「我們每月支付60,000美元。現在我們每月支付360,000美元。我們必須削減開支以支付這些費用,並在薪資中找到節省。這也要求我們提高未來交付的價格。」他說。
「過去幾周的損害無法逆轉,只能通過某種長期保證和穩定性來解決,使我們能夠做出最佳決定,關於今天、下週和下個月如何花錢,並為未來的成功做好準備。」Bhargava說。「我會生存下來,我對企業也很樂觀,但想出辦法的壓力很大,對我造成了影響。我需要真正放慢腳步,不要驚慌,但我正在一步步找到自己的路。」
這篇文章揭示了中美貿易戰對進口商和消費者的深遠影響。關稅疊加的現象不僅增加了進口商品的成本,也給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壓力。這些關稅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還迫使一些公司不得不削減產品線或提高價格,這對於依賴這些商品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壞消息。從長遠來看,這種局面可能會促使更多的企業重新考慮其供應鏈策略,甚至尋求其他生產基地,以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然而,在這樣的過渡期,企業和消費者都將面臨不小的挑戰。這也提醒了我們,全球貿易政策的變動不僅僅是國家之間的博弈,對普通消費者和企業都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