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出口在四月下滑21%,但對東南亞出口激增以應對關稅
北京——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四月初對中國商品徵收145%的關稅,中國的出口仍比預期增長。四月份的總出口增長了8.1%,高於經濟學家預測的2%增長,這主要得益於海外製造商在特朗普給予中國以外國家的90天關稅暫停期內急於出口的需求。
對美國的出口在關稅徵收後下降了21%,而對東盟十國的出口激增了21%,對歐盟的出口也增長了8%。由於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從美國的進口下降了近14%。
太平洋兩岸依賴貿易的企業的命運現在取決於本週末在瑞士舉行的中美會談,這次會談可能會減少關稅並在出口管制上取得一些進展。
中國製造商也在預期關稅的情況下提前出口,但由於國內需求依然疲弱,特朗普的進口稅預計將擠壓其他市場的買家,他們現在寄希望於本週末在瑞士舉行的關稅談判。
進口下降了0.2%,與預期的5.9%下降相比,這表明隨著政策制定者繼續採取措施支持經濟,國內需求正在改善。
「東盟國家正在加快生產以趕上七月的最後期限,這90天的談判暫停期。他們的生產高度依賴於中國的原材料和工業投入品的出口,因此中國的出口得到了支持。」歐亞集團中國總監王丹博士說。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由於產能轉移,中國的出口可能會繼續強勁,但如果對中國的145%關稅依然存在,並且東盟國家與特朗普政府的談判沒有取得進展,貿易數據可能會迅速惡化。」她補充道。
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從三月份的276億美元下降到四月份的205億美元,這對特朗普來說是一個勝利,他一再表示希望縮小貿易差距。
如果不降低或取消關稅,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因為它依賴出口來推動增長,並在努力從新冠疫情衝擊和持續的房地產市場低迷中復甦。
「美國關稅的損害還沒有在四月份的貿易數據中顯現出來。」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表示。「我預計未來幾個月的貿易數據會逐漸疲弱。」
「希望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能夠儘快達成協議,降低關稅以減輕對全球貿易的衝擊。」他補充道。
雙方在會談前已經確定了強硬立場,這可能表明在任何協議上取得快速進展將會很困難。
5月8日,就在特朗普表示不願降低對中國的關稅以啟動更實質性的談判幾小時後,北京重申了其要求華盛頓取消所有關稅的要求。
評論
這篇文章揭示了中美貿易關係中的複雜性和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中國出口的多元化策略,特別是對東南亞的出口激增,顯示出中國在面對美國關稅壓力時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然而,這也反映出全球貿易體系的不穩定性,尤其是在主要經濟體之間的政治和經濟摩擦加劇的情況下。
從香港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貿易動態可能會影響到本地的商業環境和市場情緒。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依賴於全球貿易和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本地的經濟活動和投資者信心。
此外,這也提醒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經濟政策和外交策略的相互影響是多麼深遠。未來的關鍵在於各國如何在全球化和保護主義之間找到平衡,以確保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穩定。這是香港和其他經濟體在制定政策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