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美國GENIUS法案樹立全球穩定幣監管標準 歐盟、英國、亞洲積極跟進
美國最近通過的GENIUS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為全球穩定幣監管樹立了新的標準。這條法案專為單一法幣支持的穩定幣發行人設計,目的在於在鼓勵創新同時,保障消費者和金融系統安全。隨著美國率先立法,世界各大司法管轄區都加快腳步,制定或修訂本地穩定幣規管,並參考美國的做法。
以下將剖析歐美、亞洲主要地區的穩定幣監管進展,並比較他們的不同取態。
歐盟:MiCA法規全面規管數碼資產
歐盟的MiCA(Markets in Crypto-Assets)法規,與GENIUS法案不同,並非只針對穩定幣,而是涵蓋所有未受現行金融服務法監管的加密資產。除了穩定幣,MiCA亦規管功能型代幣、資產參考型代幣,以及加密服務供應商(如交易所)的運作。
根據MiCA,穩定幣發行人必須在歐盟境內設立公司,並獲得歐盟監管機構授權。相反,美國GENIUS法案容許外國發行人只要註冊相關監管機構,即可在美國營運。MiCA偏向保護本地市場,而GENIUS法案則為國際合規提供較明確路徑。
英國:強調本地監管及實體存在
英國財政部於今年四月公布了加密資產監管草案,當中明確規定「合資格穩定幣」必須獲得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授權。FCA有權就法定貨幣儲備設下用戶資產規則,並以現行金融法監管用戶資金。
與GENIUS法案不同,英國要求穩定幣發行人必須在本地有實體或法律存在,限制了外國發行人進入市場。美國則對流通量少於100億美元的穩定幣發行人,監管權下放至州政府。
日本:審慎推進,靈活管理儲備
日本正逐步完善穩定幣監管,最新修訂《支付服務法》,允許銀行、信託公司及資金移轉業者發行穩定幣。新法案建議,原本信託銀行發行的穩定幣,必須將100%儲備存放於銀行活期存款,未來可有一半儲備投資於國債或定期存款,提升靈活性。
日本仍視穩定幣為高度實驗性產品,與美國GENIUS法案視穩定幣為未來支付生態系統核心的態度大相逕庭。日本今年才有SBI VC Trade獲批經營外國穩定幣如USDC,顯示當地監管仍屬初步階段。
香港:亞洲首批採美式監管模式
香港於2025年通過《穩定幣條例》,預計2026年全面實施。這套制度雖然獨立制定,但與美國GENIUS法案非常接近,令香港成為亞洲首批採用美式穩定幣牌照制度的地區。
香港要求所有穩定幣發行人必須獲得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發牌,才可運作。條例特別強調投資者及消費者保障,只有獲牌發行的穩定幣才可向零售投資者發售。相比之下,GENIUS法案雖然設有嚴格發牌及規定,但容許更多類型的穩定幣進入美國市場。
編輯評論:全球穩定幣監管競賽,誰能成為新金融秩序的標準制定者?
美國GENIUS法案的通過,明顯為全球穩定幣監管定下了新基調。這不僅是美國金融科技政策的重大轉捩點,更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信心保證。當過去幾年穩定幣市場因監管不明朗而動盪,GENIUS法案的出現為行業帶來了可預期性和合規指引。
然而,從歐盟的MiCA到香港的穩定幣條例,各地監管細節差異巨大。歐盟著重全面規管,英國強調本地實體,日本則採取審慎、靈活的策略,香港則在保障零售投資者層面走得更前。這種「各自為政」的現象,短期內可能導致跨境業務複雜化,甚至產生監管套利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GENIUS法案容許外國發行人參與,這對香港等依賴國際資本流動的地區尤其重要。未來,全球穩定幣監管會否走向協調或標準化,抑或繼續各自發展,將直接影響金融科技的創新速度和金融穩定。
對香港而言,主動參與國際監管標準的制定,既能吸引全球資金和科技企業落戶,也有助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最終,誰能在這場監管競賽中取得話語權,不僅關乎區內金融安全,更關乎未來全球支付和資產流通的新秩序。
總結來說,GENIUS法案帶動全球穩定幣監管浪潮,各地雖有不同步伐,但共識已經形成——穩定幣已不再是實驗品,而是未來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何在保障創新與風險管理之間取得平衡,考驗著每一個金融監管者的智慧與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