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coin 研究|加密貨幣概念股暴升:全面剖析加密IPO熱潮下的資本盛宴
前言
最近,加密貨幣概念股在全球資本市場掀起前所未有的熱潮。由穩定幣巨頭 Circle 上市一周股價即暴升近四倍,到波場(Tron)透過美股借殼上市迅速引爆市場,加密產業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和力度走進主流資本聚光燈。凡是與區塊鏈有明確合規路徑的企業,幾乎都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驚人估值,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隨著愈來愈多加密公司宣佈或啟動IPO計劃,2025年很可能會迎來史上最盛大的「加密公司上市年」,對整個資本市場和加密生態產生深遠影響。
本文將深入分析近期加密貨幣概念股暴升的關鍵驅動力、盤點現時市場主要的加密相關上市公司,並回顧正籌備上市的重磅企業。同時,亦會前瞻加密IPO浪潮對市場生態的長遠影響,為投資者和行業觀察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洞見。
加密貨幣概念股暴升的現象
6月5日,穩定幣公司 Circle 以每股31美元在紐約證交所上市,隨後股價連日狂飆,首周收報約115美元。6月23日更一度飆至292.77美元,較IPO價升幅超過844%,即使其後略有回落,熱度依然高企。
SRM Entertainment(SRM)6月初股價曾跌穿1.5美元,但在波場創辦人孫宇晨宣佈借殼上市並注資後,6月16日暴升逾五倍,市值由數千萬美元衝至約1.58億美元。公司亦宣佈獲得1億美元投資,並將實施Tron(TRX)代幣國庫策略,等同成為Tron版的MicroStrategy。
除了Circle、Tron相關概念股外,還有不少新興公司積極實施「加密資產國庫」策略以吸引市場注意:
– MicroStrategy(MSTR)作為全球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上市公司,其「數碼黃金儲備」策略令股價幾乎成為比特幣價格的晴雨表。
– SharpLink Gaming(SBET)宣佈斥資約4.63億美元購入以太幣(共176,271枚),並實施加密資產國庫策略。
– DeFi Development(DFDV)定位為「Solana國庫」,截至5月持有超過60萬枚SOL,並獲得50億美元股權融資額度以進一步累積Solana。
– Nano Labs則宣佈發行5億美元可換股債券,計劃大規模購入BNB,目標建立10億美元BNB國庫,佔流通量一成。
這一波前所未有的投資者熱情,反映加密貨幣概念股近期的火爆,牛市的引爆點似乎已由加密圈轉移到華爾街。傳統二級市場投資者正以極快速度湧入「合規加密資產映射公司」,只要企業與區塊鏈資產有關、資訊披露合規且有實業支撐,往往能在短期內獲得估值溢價。
加密公司上市的背景與多元化路徑
利好政策、牛市環境、融資需求及靈活上市工具,共同推動今年加密公司集體衝刺上市。從「圈外」監管束縛走向主流市場舞台,加密企業正以空前的姿態擁抱華爾街。
1. 上市動機分析
– 政策監管環境回暖:美國政治對加密資產態度明顯開放,穩定幣創新與統一監管法案(GENIUS Act)獲參議院高票通過,為合規經營提供制度前景。
– 市場環境利好:比特幣突破並穩定於10萬美元大關,加密圈重回牛市周期,相關公司在資本市場可獲更高估值及融資額,成為上市絕佳窗口。
– 企業內部發展需要:牛市上市不僅可高估值融資、提升品牌及信譽,一些龍頭公司(如交易所、託管商)更希望藉此鞏固市場地位、獲取合規資格,並為早期股東提供退出渠道。
2. 上市形式多元化
– 傳統IPO:如Circle、eToro、Galaxy Digital等,透過主板IPO上市,首日升幅驚人,反映市場買盤強勁。
– 直接上市:如Coinbase於2021年採用,適合財務健康、知名度高的企業。
– SPAC合併上市:如Bitdeer、Tether/Bitfinex支持的Twenty One Capital等,適合有明確業務及機構支持的企業,流程快捷靈活。
– 反向收購(借殼上市):如Tron借SRM上市,為無法直接IPO的加密項目提供新路徑,但合規及操作複雜度高。
– 雙重上市/跨境上市:如OKX計劃同時於美國及香港上市,Galaxy Digital由加拿大轉赴美國,有助提升全球能見度及流動性。
主流加密貨幣概念股盤點
加密金融服務與投資
– MicroStrategy(MSTR):由傳統軟件轉型為「比特幣儲備公司」,現持有約592,345枚比特幣,市值一度超過100億美元,成為比特幣間接投資標的。
– Circle Internet(CRCL):USDC穩定幣發行商,2025年上市籌得11億美元,99%收入來自USDC儲備利息,現金流穩定,股價上市後數倍飆升。
– Galaxy Digital(GLXY):由華爾街名人創辦,2025年納斯達克上市,涵蓋交易、資產管理和投行服務。
– Amber Group(AMBR):亞洲領先加密金融平台,2025年納斯達克上市,專注高頻交易及量化策略。
– Twenty One Capital(XXI):Tether及Bitfinex支持,上市即成美股第三大比特幣儲備公司,類似比特幣ETF替代品。
交易所及平台
– Coinbase(COIN):全球最大合規加密交易所,2021年直接上市,2025年納入標普500指數,市值超600億美元。
– eToro(ETOR):以色列社交交易平台,2025年IPO首日升逾40%,橫跨加密及傳統資產交易。
– Robinhood(HOOD):美國零傭金券商,2018年起支援加密交易,2021年上市,約兩成收入來自加密。
– Block(SQ):前稱Square,2021年改名強調區塊鏈業務,涉足比特幣買賣、礦機及錢包開發。
– OSL(0863.HK):香港首批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2019年借殼上市,主要服務機構及高淨值客戶。
挖礦及礦機
– Marathon Digital(MARA):美國最大比特幣礦企之一,現持49,179枚比特幣,股價隨比特幣大幅波動。
– Riot Platforms(RIOT):老牌北美礦企,2024年以來股價升20-30%,成為礦業板塊核心資產。
– Bitdeer(BTDR):中國礦業資本出海代表,2023年SPAC上市,主營礦場及算力租賃,計劃拓展AI雲服務。
– Canaan(CAN):中國首家上市礦機廠商,2019年美股上市,2023年後業績回升。
其他生態相關公司
– Tron Inc(籌備上市):波場項目正推進借殼SRM上市,或開創加密公鏈項目資本化新模式。
– DeFi Development(DFDV):由房地產科技轉型持有Solana資產,股價因業務轉型暴升28倍。
– 香港、新加坡市場標的:如新火科技(1611.HK)、Amber等,雖規模不及美國,但區域生態逐步發展,預計未來會有更多亞洲加密企業赴港上市。
整體而言,全球加密上市公司已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從礦業、硬件到交易所、支付及投資服務,甚至公鏈生態企業,標誌區塊鏈產業由邊緣走向主流。資本市場為加密公司提供新舞台,讓傳統投資者分享區塊鏈革命紅利。
籌備上市的加密公司概覽
未來1-2年,預計還有一批重磅區塊鏈企業將陸續登陸二級市場,包括:
– Bitmain/Antalpha:Antalpha已遞交美股上市申請,主攻礦機供應鏈金融。
– BitGo:老牌託管平台,資產託管規模逾千億美元,預計2025年下半年美國上市。
– Kraken:美國老牌交易所,正準備2026年Q1上市。
– Gemini:2025年6月正式啟動IPO流程,已解決監管調查障礙。
– OKX:計劃美國上市,已與美國司法部和財政部和解,恢復美國業務。
– Bithumb:韓國最大交易所,計劃分拆上市,先在韓國KOSDAQ後考慮美國。
– Bitkub:泰國最大交易所,2025年泰國證交所上市,估值達16.5億美元。
– FalconX:機構OTC及衍生品平台,最快2025年紐約上市。
– Ripple:訴訟逐步結束後,暫未急於上市,待監管環境明朗。
加密IPO熱潮對市場的影響與未來趨勢
2025年已成「加密IPO年」,密集上市潮對加密及傳統金融市場均有深遠影響,未來趨勢亦充滿變數。
影響分析
– 傳統資本進一步擁抱加密產業,Circle、Coinbase、MicroStrategy等納入權威指數,全球被動基金及機構被動或主動配置加密敞口,深化加密與金融市場聯動。
– 上市公司直接持有大量加密資產,融資及股價上升後更有能力增持,加速資金由股市流向加密市場,推動幣價上升。
– 概念股表現良好亦會帶動對底層加密資產的投資興趣。
潛在風險與挑戰
– 並非所有上市加密公司都能複製Circle神話,部分炒作過熱,最終仍要回歸基本面,只有業績和模式成熟者能維持高估值。
– 監管風險依然存在,政策變動或人事調整都可能影響監管尺度,穩定幣法案若受阻或其他監管收緊,市場情緒會受挫。但加密公司進入主流指數,數以百萬計傳統投資者利益與產業綁定,監管層需更審慎平衡。
未來趨勢
– 加密與傳統金融融合將更深,未來18個月內,Kraken、BitGo、Consensys、Ledger、Fireblocks、Chainalysis等獨角獸有望陸續上市。
– 中國背景企業亦積極部署,OKX、Tron等紛紛尋求美國上市或借殼,若牛市持續,或觸發史上最大規模加密IPO浪潮。
– 加密概念股有望進一步走入公眾視野,板塊市值及影響力持續提升。
總結
加密貨幣概念股近期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強勢表現,標誌著加密產業向主流進軍的集中勝利。股市與加密圈的「雙向奔赴」證明加密公司已真正敲開資本市場大門。從政策轉向、資本熱情,到企業股價翻倍、融資暴增,傳統投資者對加密行業的認可度與日俱增。投資者需認清其中機遇與風險:優質加密公司有望分享行業高速成長紅利,但高波動性仍在,只是換了載體。展望未來,加密公司上市浪潮或將持續,兩大世界融合將譜寫新篇章。
編輯評論:加密IPO浪潮下的機遇與隱憂——從「概念」到「實力」的分水嶺
這一輪加密概念股的瘋狂,無疑再次證明了市場對「科技金融新物種」的渴望。當主流資本市場與加密世界開始深度交錯,表面看是資產價格的狂歡,實則是金融體系與新秩序角力的開端。值得留意的是,這波熱潮雖然令不少加密公司一夜間身價暴漲,但真正能長遠站穩的,必然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穩健的合規體系和持續的創新能力。否則,當熱錢退潮,市場會毫不留情地將泡沫擠出。
對香港及亞洲投資者而言,這亦是一個難得的窗口期。隨著香港積極推動虛擬資產監管和吸引區內加密企業上市,本地市場有望孕育出「亞洲版Coinbase」或「合規加密資產管理巨頭」。不過,監管政策的靈活性、與國際接軌的速度,以及本地投資者對新型資產的認知,將決定這個生態能否真正壯大。
最後,筆者認為,未來加密企業的真正價值,將不再只是「講故事」和「炒概念」,而是誰能在全球資本與監管洪流中,建立起可信賴、可持續的業務模式,並推動區塊鏈技術真正服務實體經濟。這場資本盛宴,或許才剛剛開始,但也已經在悄悄淘汰那些只靠噱頭的玩家。對於所有參與者而言,機會與風險,從來都是孿生兄弟。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