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在貿易戰中成為新避風港?
隨著貿易緊張局勢上升,比特幣開始進入避風港的討論。數十年來,投資者在危機時期總是逃向黃金和美國國債,但在當今這個數字化和去中心化的世界中,比特幣的角色開始受到關注。儘管其波動性較大,但比特幣在全球動盪期間,包括貿易戰,顯示出一定的韌性,這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其在保值方面的作用。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個問題的來源。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每當不確定性擾動全球經濟,無論是戰爭、通脹還是突如其來的政治變動,投資者總是選擇逃往最安全的地方。歷史上,這些安全的地方通常是黃金或美國國債。但現在情況正在改變。
在這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數字化、去中心化和波動的世界裡,人們開始質疑比特幣是否可以成為現代避風港資產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貿易戰等破壞性事件期間。
要進一步探討這一點,需要了解什麼使一種資產成為避風港,以及比特幣在近期貿易相關動盪中的表現,並且它是否已經贏得了與更傳統的防禦性資產並肩而立的地位。
首先,「避風港」的概念並不是關於獲利,而是關於保值。在危機時期,投資者希望擁有能夠承受壓力的資產。黃金在這方面已經做了數十年。儘管美元是法定貨幣,但由於其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以及美國金融機構的強大,通常也被視為避風港。
國債則由美國政府的完全信譽和信用支持。這些資產的波動性相對較低,流動性較高。
但這裡有一個轉折:比特幣的波動性並不低。它的波動性是眾所周知的。但儘管如此,你可能會看到比特幣在某些時刻表現得像避風港。不是每次,但有時候,這是很有趣的,對吧?
2018-19年貿易戰與比特幣在動盪時期的角色
在2018-19年美中貿易戰期間,隨著傳統市場的下滑,比特幣卻逆勢上漲,暗示其在動盪時期作為對沖工具的潛力。雖然其「數字黃金」的敘述逐漸受到重視,但比特幣的行為往往與投機性科技股相似,使其避風港的地位仍然存在疑問。
以2018-19年美中貿易戰為例。隨著關稅威脅的升級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全球市場變得越來越不安。科技股受到打擊,商品價格波動。在這一切之中,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比特幣悄然上漲。從2019年4月到7月,比特幣的價格從約5000美元上升到超過12000美元。
它並不是孤軍作戰。在那段時間裡,黃金也上漲。然而,這是比特幣可能不僅僅是一種風險資產的最早跡象之一,還可能在動盪時期發揮對沖作用。這一時期引發了一個新的敘述: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
2100萬枚的固定供應使其具備稀缺性。其去中心化的特性意味著它不受任何單一政府政策的約束。由於比特幣存在於一個全球性、抗審查的網絡中,它也能抵禦金融壓力期間常見的資本管制。這些特質開始引起尋求傳統避風港替代品的投資者的共鳴。
公平地說,比特幣並不總是遵循這一劇本。儘管在某些時刻,它的表現與風險資產呈反向走勢,但在短期內,它往往表現得像一種投機性科技股。歷史上,比特幣與納斯達克的相關性很強。因此,儘管「數字黃金」的敘述正在增長,但它仍然與比特幣作為高貝塔風險資產的觀念並存。
2025年特朗普關稅戰:市場震盪,比特幣上升
在2025年初,特朗普的全面關稅引發了金融市場的恐慌,納斯達克和標普500指數遭遇歷史性下跌。短短兩天內,美國股指損失了數萬億美元,重新點燃了比特幣作為現代避風港的辯論。
快進到2025年4月,比特幣能否作為避風港的問題再次受到考驗。這一次,考驗更加明顯。2025年2月,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宣布了一波新的激進關稅,旨在振興美國製造業。
這樣的頭條新聞立即讓金融市場感到恐慌,特別是當主要貿易夥伴開始低聲談論報復時。到4月2日,特朗普宣布了所謂的「解放日」,這是一系列幾乎涵蓋所有進口商品的關稅措施。這被框架為經濟愛國主義,但對市場來說,這意味著混亂。
混亂來得很快。4月3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暴跌近6%,在一個交易日內損失超過1000點。這是以數字計算的歷史性下跌。標普500的表現也不佳,下降近5%。投資者開始對供應鏈中斷、通脹壓力和可能的全球經濟放緩感到恐慌。
隨後在4月4日,恐慌進一步加深。納斯達克正式進入熊市區域,道指在一天內損失超過2200點。在48小時內,美國主要股指損失了數萬億的市值。
比特幣在市場崩潰中穩住腳步
在2025年4月的市場崩潰中,比特幣在股票暴跌的同時保持穩定,令許多人驚訝於其韌性。它沒有暴漲,但在混亂中的穩定性暗示了其在動盪時期作為保值資產的日益重要角色。
那麼,比特幣究竟做了什麼?令人驚訝的是,它並沒有出現災難性的情況,這就是故事的重點。在關稅引發的拋售中,幾乎所有其他資產都在下跌,但比特幣卻沒有崩潰。這一點引起了投資者的注意。
在一個即使是最成熟的基準指數也在崩潰的市場中,比特幣的相對穩定性引起了投資組合經理和機構觀察者的關注。
長期以來,比特幣被批評為對於嚴肅的投資組合過於波動,但它在這場風暴中悄然表現得比許多傳統資產更好。這不是一次暴漲的時刻,而是一個韌性的時刻。保值而非增值。這正是投資者在避風港中所尋求的。它在納斯達克和標普500暴跌時保持穩定,進一步強化了比特幣可能正在演變為更堅固的資產的觀點。
需要明確的是,比特幣並未完全與風險資產脫鉤。它仍然受到流動性流動、貨幣政策和投資者情緒的影響。但在2025年4月這樣的時刻,它展現了不同的一面。它沒有崩潰,而是保持了穩定!對於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來說,這開始變得重要。
比特幣不是新黃金,但也不是舊的比特幣
比特幣日益增強的韌性源於市場的成熟、機構採用的增加,以及其作為非主權、可攜帶的對沖工具在金融或地緣政治壓力下的吸引力。雖然它尚未成為最終的避風港,但顯然它已經超越了其投機的根基,並在這個桌子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這種增強的力量部分是結構性的。在過去幾年中,比特幣市場已經成熟。機構採用不斷上升。現貨比特幣ETF現在在主要市場上運行。保管解決方案變得更好。或許最重要的是,對比特幣所代表的意義有了更廣泛的理解。
比特幣不再僅僅是一種投機性貨幣。它是一種金融主權的工具,用於對沖法定貨幣貶值,以及在政治化的金融基礎設施邊界之外運作。
還有一點是,比特幣完全是非主權的。在貿易戰的情況下,法定貨幣可能被武器化,資本管制可能被實施,比特幣對於想要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跨境轉移資金的人來說變得非常有吸引力。它是可攜帶的、無需許可的,且流動性日益增強。這三個特徵是你在危機中希望擁有的資產特徵。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比特幣現在是無可爭議的避風港之王。黃金對於大多數保守的投資者仍然扮演著這一角色。美元在緊急情況下仍然是人們尋求流動性的首選。而比特幣的價格波動仍然可能讓人感到緊張。但你可以看到它在市場混亂中逐漸畢業。它不再是曾經的局外人。
比特幣在危機中的角色:避風港2.0?
在2019年和2025年,比特幣顯示出避風港行為的閃光點,證明它可以在地緣政治壓力下作為對沖工具。雖然它尚未成為黃金,但其獨特的特性使其在全球金融策略中越來越成為一個認真的競爭者。
在2019年的貿易緊張局勢和2025年的關稅升級期間,比特幣的表現更像是一種對沖,而不是在早期周期中的表現。這是值得注意的。即使比特幣尚未穩定地扮演避風港的角色,但它開始顯示出在特定情境下能夠做到這一點。
這裡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正在醞釀。如果比特幣真的成為主流的避風港資產,這對金融市場意味著什麼?這如何改變投資組合的構建、風險模型甚至地緣政治策略?畢竟,比特幣不是黃金。它遵循的是完全不同的規則。
比特幣是可編程的。它可以瞬間在全球範圍內轉移。它可以被切割成聰(satoshis),並嵌入智能合約中。如果它成為全球應對危機的工具之一,那將改變遊戲規則。
所以,比特幣是貿易戰中的新避風港嗎?不完全是,至少在傳統意義上不是。但它無疑贏得了一席之地。
比特幣可能不是你祖父母在不確定時期購買的資產,但對於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尤其是在數字時代,它正在成為他們的安全版本。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上升和對傳統金融體系的信心下降,比特幣正逐步定位自己為未來的潛在對沖工具。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