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搶灘!中國車10%折扣吸歐客

一項新研究顯示,中國汽車品牌可能通過簡單的10%降價來說服歐洲買家

2025年2月3日,倫敦(GLOBE NEWSWIRE)——根據Escalent的《中國汽車品牌影響研究》,歐洲的傳統汽車製造商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因為對中國汽車品牌的正面評價在新車買家中,特別是年輕人中不斷上升。這項研究警告說,即使是那些通常對購買中國品牌持懷疑態度的消費者,價格也是一個關鍵的驅動因素,能夠輕易地將他們從“偏見消費者”轉變為“買家”。

根據2024年10月至11月對1600多名歐洲新車買家的調查(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降價的幅度因年齡和國家而異。平均降價幅度為27%,大約三分之一的買家對11%至20%的價格差異感興趣,而十分之一的買家僅需10%的價格優勢就會產生興趣。

整體而言,大多數(72%)的新車買家預期中國汽車的價格會低於傳統品牌。然而,中國品牌——特別是它們的電動車(EV)——已經逐漸擺脫“廉價複製品”的形象,並被認為在創新方面與其他全球知名品牌相當。年輕買家不再將中國品牌視為最經濟的選擇,對財務激勵的需求也減少。在35歲以下的年齡段中,19%的受訪者僅需10%的降價幅度就會考慮購買中國汽車。

在南歐(意大利和西班牙),對中國品牌的看法更為正面,對於更大幅度的降價期望也更強烈。電動車的高價格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導致需求停滯,因此買家希望能夠獲得多個入門級價格選擇。

Escalent UK的總經理Mark Carpenter表示:“我們發現,中國產品普遍缺乏與其他國家相比的可信度。但在汽車方面,這一差距正在縮小,消費者願意為價格和質量相當的車輛改變看法。顯然,存在一個臨界點,消費者願意放棄他們的先入之見,成為感興趣的買家。”

對於尋求在歐洲加速增長的中國汽車品牌來說,這是一個以空前的速度進入消費者心智的機會,結果已經顯現。儘管某些市場的關稅高達17%至35%,中國品牌仍然積極參與高曝光率的贊助和廣告活動,並在經銷商的銷售空間中增強存在感。

他補充道:“這種對‘品牌’的重視,加上可能低於其他提案的價格,可能會迅速改變歐洲電動車的市場格局。即使活動水平仍在起步階段,這對於傳統汽車品牌來說,無疑是一個需要警惕的日益增長的威脅。”

五分之一的駕駛者考慮選擇中國品牌

根據Escalent的研究,至少五分之一的駕駛者(所有品牌的車輛)考慮“可能”或“肯定”選擇中國品牌,這顯示出對此的巨大興趣。Carpenter表示,某些品牌面臨的風險更大,“最危險品牌的排名”可能會讓人驚訝。這個排名中包括韓國、德國、法國、日本和意大利的製造商,這表明對中國品牌的吸引力遠超過特定市場領域。

研究的其他亮點:

– MG在“知名度排行榜”上上升:儘管大多數人對大多數中國汽車品牌並不熟悉,但它們的知名度持續上升。MG(第22位)和BYD(第25位)位列知名度前25的汽車品牌名單中,這份名單中德國和法國品牌佔主導地位。MG、Polestar和BYD是最知名的品牌,而小米則介於知曉與不知曉之間,NIO的知名度也因其今年在歐洲推出新型經濟型電動車品牌Onvo而增長。

– BYD模仿其他新進品牌的熟悉策略:BYD通過在整個歐洲的電視廣告和贊助2024年歐洲杯,創造了品牌的真正勢頭,並廣泛傳播其信息。如今,它已成為歐洲新車買家中最受歡迎的中國品牌,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可能或肯定會考慮購買這一品牌的車輛。

– 中國品牌在不同年齡段中獲得市場份額:在過去六個月中,BYD在知名度前十名中名列前茅,超越了更多傳統品牌。與市場常規相反,年長的汽車買家更可能聽說過BYD和MG,而35歲以下的人則更可能記得與小米、NIO和Chery的互動。

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潛力正在不斷增強,這不僅是因為價格競爭力,還因為它們在品牌形象和創新方面的提升。這對於傳統汽車製造商來說,無疑是一個警示,必須加強自身的市場策略,以應對這一日益增長的競爭。

在評論這項研究時,我認為中國汽車品牌的崛起不僅是價格的競爭,更是品牌形象和消費者認知的重塑。隨著年輕消費者對於環保和創新的重視,中國品牌如果能夠持續提升其產品質量和服務,未來在歐洲市場的發展潛力將會非常巨大。這不僅是對傳統品牌的挑戰,也是對整個汽車行業的一次變革契機。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