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搶灘!中國車10%折扣吸歐客

根據新研究,中國汽車品牌可能以10%的降價說服歐洲的懷疑者

2025年2月3日 00:00 ET | 來源:Escalent, Inc.

Escalent的中國汽車品牌影響研究顯示,歐洲的傳統汽車製造商面臨困境,因為對中國汽車品牌的正面評價在新車買家中逐漸增加。每五位汽車擁有者中就有一位會考慮中國品牌。中國汽車品牌MG和BYD已進入知名度前25名。

倫敦,2025年2月3日(GLOBE NEWSWIRE)—— 傳統汽車製造商應該「保持警惕」,因為在歐洲的新車買家中,對中國汽車品牌的評價越來越正面,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這是來自數據分析和顧問公司Escalent的中國汽車品牌影響研究的警告。研究指出,即使是那些通常對中國品牌持懷疑態度的消費者,價格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能使他們迅速從「不購買者」轉變為「購買者」。

這項研究於2024年10月至11月在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的1600多位新車買家中進行,顯示不同年齡和國家的價格降低幅度有所不同。平均而言,價格降低幅度為27%,而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在價格差異達到11%至20%時會表現出興趣。對於十分之一的受訪者來說,僅需10%的價格優勢就足以引起他們的關注。

整體來看,72%的新車買家預期中國汽車的價格會低於傳統品牌。儘管如此,中國品牌,尤其是其電動汽車,已逐漸擺脫「廉價複製品」的形象,並被視為與其他全球品牌同樣具創新性。例如,年輕買家較少將中國品牌歸類為低價供應商,並且對財務激勵的需求較低。在35歲以下的年齡組中,有19%的人認為,價格降低10%就足以考慮購買中國汽車。

在南歐(意大利和西班牙),對中國品牌的態度更為正面,消費者預期會有更大的價格優惠。顯然,消費者渴望在低價位市場中有更多的汽車選擇,因為電動汽車的高價格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導致需求停滯。

Escalent UK的總經理Mark Carpenter表示:「我們發現,中國商品的可信度普遍低於其他國家的商品。然而,在汽車方面,這一差距已經有所縮小,因為消費者願意考慮價格和質量相當的汽車。顯然,存在一個臨界點,當人們放下偏見時,他們會表現出購買的興趣。」

他補充道:「對於希望在歐洲推動增長的中國汽車品牌來說,這是一個機會,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消費者的心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初步的跡象。儘管某些市場面臨17%至35%的關稅,但中國品牌正在參與高調的贊助和廣告活動,並在經銷商的展示廳中展現更大的存在感。」

每五位汽車擁有者中就有一位會考慮中國品牌

根據Escalent的研究,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汽車擁有者(任何品牌)「可能」或「肯定」會考慮中國品牌,這顯示出明顯的興趣。Carpenter指出,某些品牌的風險更高,他警告說,「對許多人來說,‘風險排序’可能會令人驚訝。擁有韓國、德國、法國、日本和意大利汽車的車主正在考慮,這表明中國品牌的吸引力更廣泛,並不僅限於市場的某些部分。」

研究的其他重要結果包括:

– **MG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儘管大多數消費者對大多數中國汽車品牌仍然不熟悉,但MG的知名度正在增長。MG(第22名)和BYD(第25名)已進入25個最知名的汽車品牌之列,該名單由德國和法國品牌主導。MG、Polestar和BYD是最知名的品牌,而小米的知名度達到50%。NIO的知名度也在增長,並計劃在今年推出其新的經濟型電動汽車品牌Onvo進入歐洲市場。

– **BYD採用其他新進品牌的知名策略**:BYD通過其全歐洲的電視廣告和贊助2024年歐洲足球錦標賽,效仿現代汽車,提升品牌知名度並傳播信息。BYD目前是歐洲新車買家中最受歡迎的中國品牌,幾乎每三位受訪者中就有一位表示他們「可能」或「肯定」會考慮BYD。

– **中國品牌在不同年齡組中的影響力提升**:BYD在過去六個月內是最顯眼的品牌之一,甚至超過了許多傳統品牌。與整體市場標準相比,年長的汽車買家更可能聽說過BYD和MG,而35歲以下的人則更容易記住小米、NIO和奇瑞。

結語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潛力,還顯示出消費者對這些品牌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隨著價格的競爭力和品牌形象的改善,中國汽車品牌可能會在未來的市場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這對於傳統汽車製造商來說,無疑是一個警示,必須重新評估他們的市場策略,以應對這一新興競爭者的挑戰。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