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搶灘!中國車10%折扣即可吸歐客

中國汽車品牌以10%降價可影響歐洲消費者,最新研究顯示

2025年2月3日 00:00 ET | 來源:Escalent, Inc.

Escalent的中國汽車品牌影響研究警告歐洲的傳統汽車製造商,隨著新車買家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好感增加,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根據研究,五分之一的車主會考慮中國品牌,MG和比亞迪已成為最熟悉的25個汽車品牌之一。

倫敦,2025年2月3日(GLOBE NEWSWIRE)—— 隨著年輕消費者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好感不斷增長,傳統汽車製造商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這是數據分析和顧問公司Escalent今天發表的中國汽車品牌影響研究所發出的警告。研究顯示,即使是通常對中國品牌持懷疑態度的消費者,價格也是一個關鍵的驅動因素,能夠輕易地將他們的偏見轉變為購買意願。

根據2024年10月至11月對1600多名歐洲新車買家的調查,降價的幅度因年齡和國家而異。平均降價為27%,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對11%至20%的價格差異感興趣,而十分之一的受訪者只需看到10%的價格優惠就會引起他們的興趣。

總體而言,大多數(72%)的新車買家預期中國汽車會比傳統品牌便宜。然而,中國品牌,特別是他們的電動汽車(EV),已經擺脫了“廉價仿製品”的形象,並被視為與其他全球品牌同樣具有創新性。年輕買家較少將中國品牌視為預算選擇,對財務激勵的需求也較低。在35歲以下的年齡組中,19%的人只需看到最多10%的降價就會考慮購買中國汽車。

在南歐(意大利和西班牙),對中國品牌的態度較為積極,對降價的期望也更高。顯然,對於低價位汽車的需求仍然存在,因為電動汽車的高價位和充電基礎設施的缺乏導致需求停滯。

Escalent UK的董事總經理Mark Carpenter表示:“我們發現,從一般層面來看,中國商品的可信度通常落後於其他國家。然而,當焦點放在汽車上時,這一差距已經縮小,人們願意因為價格和質量相當的汽車而改變看法。顯然,存在一個臨界點,人們願意從偏見轉變為感興趣的買家。”

他補充道:“對於希望在歐洲加速增長的中國汽車品牌來說,這是一個以空前的速度進入消費者心智的機會,我們已經看到了這方面的證據。儘管在某些市場上有17%至35%的關稅討論,中國品牌仍然參與高調的贊助和廣告活動,並在經銷商展示場上增強了存在感。”

五分之一的車主會考慮中國品牌

根據Escalent的中國汽車品牌影響研究,至少五分之一的車主(任何汽車品牌)會“可能”或“肯定考慮”中國品牌,這表明已有相當規模的興趣。Carpenter警告說,某些品牌的風險高於其他品牌,“風險排序”可能會讓人感到驚訝。來自南韓、德國、法國、日本和意大利的車主都在其中,顯示中國品牌的吸引力不僅限於特定市場。

研究的其他主要亮點包括:

– MG的“知名度上升”:儘管大多數人對大多數中國汽車品牌並不熟悉,但認識度正在增長。MG(第22位)和比亞迪(第25位)是最熟悉的25個汽車品牌之一,該名單以德國和法國品牌為主。MG、Polestar和比亞迪等品牌最為人熟知,而小米的認識度則呈50/50的分佈,NIO的知名度也在增長,計劃今年將其新推出的經濟型電動汽車品牌Onvo引入歐洲。

– 比亞迪模仿其他新進品牌的策略:比亞迪在歐洲的電視廣告和2024歐洲杯的贊助活動中,模仿現代汽車的策略,正在創造品牌動量並傳達其信息。它現在是歐洲新車買家中最受歡迎的中國品牌,幾乎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可能”或“肯定會考慮”它。

– 中國品牌在不同年齡群體中的影響力加速擴展:比亞迪在過去六個月的最可見品牌中排名前十,高於一些更成熟的品牌。與整體市場標準相比,年長的車主更有可能聽說過比亞迪和MG,而35歲以下的年輕人則更有可能回憶起與小米、NIO和奇瑞的互動。

在這項研究中,Escalent的中國汽車品牌影響研究是針對1600多名年齡在18至80歲之間的受訪者進行的,他們的主要車型為2016年或更新,並計劃在未來五年內購買新車。

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潛力正在增長,對於傳統汽車製造商來說,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隨著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性以及對中國品牌認知度的提升,未來的汽車市場將會出現更大的競爭。

這一現象反映了全球汽車市場的變化,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品牌的崛起不僅是價格競爭的結果,更是技術創新和品牌形象重塑的體現。這對於香港市場亦有啟示,隨著消費者對環保和經濟性的重視,未來中國品牌在香港的發展潛力也值得關注。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