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質押風險高?區塊鏈技術解構迷思

重質押與“再抵押”:相同卻又不同

你可能聽過重質押被比作一種風險較高的金融操作,但這並不完全正確。重質押與再抵押之間有著關鍵的區別,並且所面臨的風險類型截然不同。

重質押與再抵押的不同

重質押與再抵押在具體結構、義務和風險上有著顯著的差異。再抵押是一種借貸形式,其風險類似於任何形式的槓桿:借貸越多,回報越高,但當情況不妙時,損失也會更大。

雷曼兄弟大量使用的擔保債務憑證(CDOs)就是再抵押的一個關鍵例子。這些CDOs將許多房貸打包成一個單一資產,從中產生貸款利息,而其結構也掩蓋了其不穩定性。當這些CDOs被用來支持更多的貸款,並且這些貸款又回流到更多的房地產資產時,情況變得更加糟糕。2007年,當房地產市場崩潰時,雷曼兄弟的高槓桿房地產持有遭遇了巨大的困境。

雷曼的破產也顯示了再抵押如何放大對手風險。波多黎各第一銀行在雷曼兄弟破產前,曾向其提供了6300萬美元的擔保以保障利率互換。這筆擔保技術上是應該歸還給第一銀行,但最終卻被作為雷曼清算的一部分出售給了巴克萊銀行。最終,第一銀行未能成功追回其破產對手的擔保。

這就是重質押與再抵押的一個顯著區別:得益於智能合約和鏈上資產,失敗的重質押安排可以快速且自動地解除,而不需要依賴於後台的慢速處理。自動清算雖然存在風險,但強制執行鏈上義務的能力不容忽視。

重質押的風險是技術性的,而非財務性的

重質押與再抵押之間最根本的區別在於,質押並不涉及對貸方的財務義務。相反,質押和重質押的核心都是提供擔保以保證服務的交付。

在像以太坊這樣的權益證明區塊鏈中,保護網絡的去中心化驗證者必須提供一筆顯著的“質押”資金以獲取質押收益。如果驗證者未能準確履行其職責,這筆質押就有可能被“削減”或部分沒收。“重質押”則涉及將質押資金打包並轉交給另一個系統,並且條件相似。重質押者也可以在新系統上獲得收益,但同樣同意如果出錯將會被削減其質押。

重質押增加了質押者的工作義務和被處罰的機會,但並不增加其財務槓桿。重質押者可能因在其質押的任一系統上表現不佳而被削減,從而降低安全性。智能合約的漏洞或錯誤可能導致突然的大規模不穩定,這可能會引發懲罰性削減,正如2022年BNB重質押協議Ankr所見。

當液態質押協議新興且由少數領導者主導時,質押削減引發的技術不穩定性是一個關注點。特別是2022年和2023年,Lido在以太坊液態質押中佔據了如此巨大的市場份額,以至於任何中斷都可能對整個以太坊系統造成短期的安全漏洞。更可能的情況是,因為基礎層的ETH質押被削減,導致較小的子系統出現不穩定。

這些風險在某些系統中進一步加劇,包括Lido,它允許質押者委派其驗證交易的義務。如果單一驗證者未能履行其職責,則大量委派的質押資產可能會同時被解除質押——而且,由於重質押,這些資產可能會從多個系統中解除質押。

重質押是有益的

重質押與再抵押都具有放大系統風險的趨勢,但這些風險本質上是不同的。再抵押可能會使貸方在借款人違約的情況下深陷困境,無法依賴擔保。重質押則會在驗證者不當行為的情況下放大系統的技術安全風險,但削減損失並不會本質上對多方的資產負債表造成重大影響或引發擔保缺失的傳染。當液態質押代幣被用作擔保時,重質押會變成再抵押的額外步驟。

加密貨幣的組合性使每個人都能自由做出自己的錯誤選擇,許多人選擇極端的風險。但這並不是重質押結構的固有特性,其可能性不應該削弱這些系統在資本效率方面的好處。

這篇文章是為了提供一般信息,並不意圖作為法律或投資建議。此處表達的觀點、思想和意見僅代表作者本人,並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觀點和意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強調了重質押與再抵押之間的關鍵區別,並指出重質押的風險主要是技術性的,而非財務性的。這一觀點值得深入探討,因為在當前加密貨幣市場中,理解這些風險對於投資者和開發者來說至關重要。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對這些技術的理解將有助於更好地管理風險,並促進更安全的投資環境。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

Chat Icon